王妃的捕快生涯 第146节(1 / 2)

加入书签

秦禛微微一笑,“当然有关系。在我看来,大庆律法至少应该分成两个体系。一个是民法,适用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共同性问题;一个是刑法,适用于人身伤害、财产损害等犯罪。”

“民法专门处理百姓纠纷,财产的、婚姻的、经济的……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规矩多如牛毛的各行各业。制定律法必须遵从大家共同遵循的规则,一处想不到,就会让坏人钻空子,只有大家群策群力,才不会贻笑大方。”

“这就是集议制存在的意义,有那些饱学之士在,刑部就可以轻松不少,朝廷又何乐而不为呢?”

建宁帝连连点头,目光精准地锁定了刑部尚书,“李大人,你有何话说?”

李尚书呐呐:“皇上,臣只是觉得劳民伤财,并无他意。”

建宁帝道:“银钱的事,有朕!”

李尚书立刻弯了腰,像个大虾米,“皇上恕罪,是老臣僭越了。”

建宁帝懒得理他,再问其他人。

秦禛讲的是硬道理,见识和观点都在这些古人之上,他们消化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意见呢。

建宁帝又问秦禛,“你还有话说吗?”

秦禛道:“还有农业部。农业部并非只管生产,还要根据往年的生产水平、各地区的差异制定产粮目标;帮助农民选种,推广优秀的种子、优秀的鱼苗、羊崽儿、猪崽儿等,调整养殖构成;划分各个养殖区域;收集农牧业经验,再传授下去,等等等等。”

“敢问诸位工业部的大人们,你们做到了哪些?”

一个面色微黑的侍郎大人开了口,“这些差事向来都是县令、知府、巡抚做的,且一向做得很好,朝廷再设农业部,的确是劳民伤财。”

秦禛反问,“所以,作为国计民生的重中之重,朝廷就要任地方上各行其是、野蛮生长呗?”

“你……”侍郎大人无言以对,只好对建宁帝说道,“皇上,工部对农业并非不管,只是人手不够。”

建宁帝颔首,“确实人手不够,所以朕单建一个部,以补充人手,你退下吧。”

“呵!”怡王轻笑一声,“本王倒是好奇,为何诸位大人不清楚的事,一个小小的笔帖式却可以说得明明白白。”

他这一句看似在质疑秦禛,但实际上是在质疑建宁帝——他怀疑秦禛是后者事先安排的人。

秦禛道:“下官在军机章京上行走,书写过相关旨意,知道得多,思考的自然也比诸位大人们多些。毕竟,下官心无旁骛。”

这个心无旁骛,听起来像在说她办事认真专注,其实不是。

老阴阳人们都懂——秦禛这是在讽刺他们,讽刺他们之所以反对,不过是因为新政动了他们的利益罢了。

“好个牙尖嘴利的小人。”怡王怒了,“你以为你是诸葛亮不成?”

“不敢。”秦禛打了一躬,“下官实话实说,不敢与王爷和诸位大人顶嘴。但无论如何,堵不如疏,广开言路总好过管中规豹,皇上英明!”

她奉承建宁帝一句,又把皇帝限制皇权一事从侧面做了注解。

景缃之忽然把话接了过去,“王叔,青莲会到处作乱,煽风点火,北辽摇旗呐喊,我大庆再不收拢民心,民间就要大乱了。”

“我知道某些人在想什么,但侄儿要告诉王叔,民间一乱,倭寇和北辽就会同时下手,届时西齐也会参与进来瓜分战果,大庆从此再无太平,无论是谁!”

他最后一句说得杀气凛凛,清越的声音如同淬了寒冰。

每个人都打了个寒颤。

能站在这里的没有傻子,他们知道景缃之这番话绝非虚言。

怡王冷哼一声,目光在秦禛脸上一扫,到底退了回去。

怡王退了,其他人就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了。

分权是小事,丢官才是大问题。

一干官员偃旗息鼓,结束了这一场论战。

建宁帝对几个新部门的职能重新做了阐述,并宣布四部正式成立,他将在未央宫接见四个部门的主要官员。

大朝会结束后,程良舒找到秦禛,和其他军机大臣一起去了未央宫。

路上,不少军机大臣偷偷窥视秦禛,但没一个人敢上前招呼一句。

虽然大家都在军机处,但未必都互相认识。

就像秦禛,她可能是建宁帝私人秘书,不参与军机处议事。

私人秘书嘛,大臣们没见过当然很正常。

程良舒怕露出破绽,一直不敢说话,只在快要进殿时嘱咐了一句,“估计有人会看你的毛笔字。”

秦禛点点头。

她说她给皇上誊写旨意,那就肯定会写一笔好字,如果有人好奇,试探就在所难免。

不过,程良舒的担心是多余的。

建宁帝害怕秦禛露馅,很快就打发了她。

为保密起见,秦禛在景缃之的安排下,接连换乘三辆马车才赶回顺天府。

此时天光大亮,她恰好赶上点卯的最后一刻。

一切都很完美。

到了办公室,周智等人已经到了,正在分吃大赵买的烤地瓜。

地瓜经过一个冬天的糖化,格外香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