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310节(1 / 2)

加入书签

他没有写过!

文哥儿道:“就跟殿下给我回信那样写殿下想到什么,叫人帮你写下来就是了。我也会写的等殿下写好了我和殿下交换着看。”

文哥儿还状似无意地和朱厚照感慨了一番说“我和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写好几回啦”云云。

朱厚照一听王三岁写得,他朱三岁难道写不得?

这个必须写!

于是师徒俩就这么约定好到时候换作文看。

目睹了整个过程的张仑,有点担心将来哪天太子殿下回过味来,他们这对“师徒”指不定反目成仇。

御驾踏上回程,沿途仍是十分热闹,甚至有不少商贩瞅准商机兜售零嘴、饮子、玩具之类的,到处都是一副热闹景象。

文哥儿骑着他的小红马伴在太子车架左右,也是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存在,毕竟除了车中的太子就属他年纪最小了。

不少人远远瞧见有个六七岁的小子骑着头小马随驾,都忍不住讨论这小孩是谁。

等得知文哥儿便是京师有名的小神童,他们当即有种“这就难怪了”的感觉。这可是他们京师最有名的小神童啊!

文哥儿随着御驾回到宫门前,跟群臣一起目送朱祐樘父子俩回宫。

朱厚照看了眼天色,拉着文哥儿表示下午了,文哥儿该进宫给他讲课了。

文哥儿:?????

你是魔鬼吗?

团建回来还要人上班!

真是万恶的封建社会!

文哥儿就对朱厚照说自己已经和张仑约好了,一会要到张家去。

没等朱厚照说出“孤也要去”,文哥儿已经提前说道:“等殿下出阁读书,就能想去便去了。”

朱厚照听后有点不乐意,但想到文哥儿说的“有去有回,再去不难”,他才不甘不愿地跟着朱祐樘回宫去。

就很盼着自己早点出阁读书!

张仑看文哥儿把朱厚照忽悠回宫,忍不住说道:“太子殿下出阁读书后也不能想出宫就出宫吧?”

文哥儿乐滋滋地道:“到那时候就是东宫那些正经老师该烦恼的事了!”

想想吧,以前那些老师总是说“考上大学你们就轻松了”“考上大学你们想干嘛就干嘛”,难道他们的良心会痛吗?!

不会的,根本不会!

他,王七岁,不过是使用了一点传统话术罢了!

张仑:“…………”

文哥儿见张仑一脸无言,还跟张仑感慨起来,说是按照明朝官场传统,蒙师是不能算正经老师的!

大伙都是学有所成去参加考试,瞅见哪个考官牛逼认哪个。

参加个岁试,本路的提学官就是座师了(比如杨一清之于李梦阳)。

参加个乡试,本次乡试的主考官就是座师了(比如梁储之于唐伯虎)。

再参加个会试,会试主考官就是座师了(比如李东阳之于罗玘)。

至于平时教授学问那些老师,都是过眼烟云罢了。

你不过是教了点学问而已,入了官场以后你能帮上忙吗?你能说上话吗?说到底你们只能算是学问的搬运工,算不得什么恩师!

辛辛苦苦把学生教出头,为他人做嫁衣裳!

所以说,他这个类似于“蒙师”的小先生就是个陪玩的,等到太子出阁读书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以后的事,还是让以后的正经老师去发愁吧!

孔子说过这么一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而且这句话在《论语》里面强调了足足两次!

可见大家各司其职是很重要的!

你自己很有能耐,可以把别人的活儿都干完了,行,能者多劳嘛。

可你开了这个头,后面有些能力不行的人也自觉“所有活我都能干”,也去对别人的工作指手画脚——甚至直接指挥别人做事,那不就乱了套吗?

所以说,就算你有天大的能耐,也不能把所有事都自己全干了。

比起期盼出现一位无所不能、人人敬仰的绝世英雄,绝大多数百姓更需要的是安稳而有秩序的社会环境。

在孔子的理想世界里,能达成这个目标的就是“以礼治国”。

只要每个人都能“克己复礼”,只要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且永远只干自己该干的事,世道就会长长久久地安稳太平下去。

这种观念在读书人群体中延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丘濬他们这一代,仍有不少人继承了这种近乎理想主义的想法。所以丘濬哪怕听着大俗的戏曲,也想着“我来写个戏来宣扬五伦教化百姓”。

只可惜理想终归是理想,世间有太多不可控的变数。

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当时的人看起来无关要紧的决定,就可能让无数人悉心维系的安稳和平分崩离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