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 / 2)
看我没有接话,她自顾自往下说道:
“然后,你应该也能想到了,我们的恋爱更加自由了,可讽刺的是,爱却少了。
“整个社会的爱都少了。人们不再张口闭口谈爱,那会让人觉得自己像个愣头青,没经验,快餐式的恋爱越来越流行。
“现在你就能够理解,我们是怎么由‘个体时代’过渡到‘后个体时代’了吧?”
博弈。
当她在总结人类的两性关系是如何由过去模式过渡到未来模式的时候,我脑中出现了两个字,博弈。她说的现象是一种博弈的结果。
万事万物都存在矛盾,伴侣之间也是如此。
从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有矛盾,就必有博弈。不排除部分个体在这个过程中,非理性地投入,不计较得失地付出。但就像她说的一样,时间久了,人类总体会回归理性,不可能一直感性下去。那样的个体只会因为自己的千疮百孔而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博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门分支,在经济学的应用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活中,人们大大小小的决策都离不开博弈。
著名的博弈模型——囚徒困境,可以放在这里进行类比说明:
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联合偷盗,私闯民宅被警察抓住。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两间不同的囚室进行审讯。
对他们两个人,警方给出了同样的政策:如果两个嫌疑人都坦白罪行,那么如果证据确凿,两个人都将被判有罪,双方都将被判刑8年;如果只有一个嫌疑人坦白,另一个人没有坦白反而抵赖,则抵赖者将在原来的刑罚上再加刑2年(因为已有一人坦白罪行,证据确凿,而抵赖行为则被视为妨碍公务),坦白者因坦白有功,将被减刑8年,立即释放;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只能因证据不足不能判定两人罪名成立,但因为两人私闯民宅,将被各判入狱1年。
从a的角度来看,他不知道b会作何选择。如果选择坦白,有可能立即释放,也有可能因为对方也坦白被判刑8年。然而,如果选择抵赖,则有可能因为对方的坦白,获刑10年,或者至少获刑1年。
从他个人来说,显然坦白的两种结果,看上去都比抵赖的两种结果要好。
而b也是这么想的,最终两人都会选择坦白,分别获刑8年。
而如果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他们两人都抵赖,分别获刑1年,才是能够让双方的利益都达到最大化的平衡。
可惜的是,我们都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进行考虑的,这就注定了博弈结果,只能达到“获刑8年”的平衡。
放到她说的恋爱情境里,如果双方约定彼此付出真心,那么,他们都能得到一份真诚的爱情,这是对于这两个人整体上最优的选择。然而,当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从自身角度考虑时,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将付出多少,当这种未知出现,同时又撤去了婚姻的协议,个人的付出被完全放置在理性博弈之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