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2 / 2)

加入书签

除此以外,成亲后没有其他变化。

织愉还是每天睡、吃、看话本、玩……晚上吃完晚饭,在院子里散会儿步,这般过着她最喜欢的生活。

她与谢无镜商量过,要不要暂时在这儿隐居。

虽然计划是游遍大江南北,可对她这种懒人来说,挺累的。

谢无镜随她心意。

但到来年开年,边关突然打仗。

他们所在的村落离边关隔了三座城,不到三个月便被波及,大量难民涌入,说是边关城破了。

官府开始抓壮丁,征粮。

织愉吃穿用度一向奢侈,虽在村中不出远门,可难保村中有人眼红会向官府报信。

谢无镜不得不带着织愉继续往江南走。

江南虽不及边关远离京城,但也算远了。

到了江南,找了处山中村落,谢无镜与她再次在此安顿下来。

这一路走来,看过许多难民之艰苦,织愉有时也会关心外面的状况。

谢无镜全然不在乎,朝代更迭,自然之理。

但她想知道,他就会去打听。

大禹朝战况不太好,连连丢城,目前还没受战争波及的百姓担惊受怕,受了波及的百姓民不聊生。

这混乱之际,自然就有不服朝廷的乱党出世。内忧外患,一片混乱。

民间都开始传“朝廷无人,新帝无能”。

到年底时,织愉已听说,新帝被乱党夺了京城,带人南下到陵安建新都了。

织愉立时担心起爹娘,想让他们离开陵安。

她写信去劝:

[战乱之时,生意钱财皆是其次,保命最是要紧。

倘若实在舍不下那些难卖的财产,不若捐给边关的将士,或是救济难民,也算积德。]

尚不知新帝有没有忘记她,她没有点明自己的身份,亦没有透露自己在哪儿。

谢无镜将信寄出去,也刻意抹去了踪迹,不要回信,只继续打探外面的动向。

李家是陵安大户,倘若变卖家产逃难,多留心些,必会得到消息。

然而一连两月,也没听到任何新消息。

织愉心下担心,开春生辰时,与谢无镜一同去了城中道观祈愿平安。

这是谢无镜还俗后,第一次进道观。

新帝上任后,果然打压道佛两家。

如今观中气氛十分压抑。

织愉祈愿完,谢无镜带她匆匆离开。

路上,他发觉不对劲——有人跟踪。

织愉去糕点铺买糕点时,他请铺里的掌柜对织愉多加关照,与她说要去买些别的,独自去将跟踪之人解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