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2 / 2)
柳氏说得对,吊拷掤扒里走一遭,或许他们谁都顶不住。
“倘若咱们连第一道刑罚也过不去,那官府如何还能信咱们的话?”半晌,柳氏又道:“严刑逼供之下再牵连赫连大人,这可怎么办才好?”
陶大壮猛然抬头,今日他应承得痛快,赫连诚却要他们三思,也是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出戏一旦开场,便再没有回头路。
可六年前死的也是他的同乡,其中甚至有比铜锣更小的幼童,他们又何其无辜,生前食不果腹,死后无人问津。
历来官杀民只消动一动指头,他们手握大权,得享厚禄,且官官相护。民告官却有千难万险,能豁出去的唯有一条贱命。
若是他们不愿,赫连诚自然不会强求,如这般平静的日子已过了六年,人生苦短,又得多少六年?
可他们岂能苟且偷生,权当没看见这点伸张正义的希望?
陶大壮狠了狠心,握紧了夫人的手,“若非赫连大人,即便咱们有命逃出陈郡,也没命活下来,更别说将娃儿养大了!”
夫妇二人心有灵犀,柳氏几乎是瞬间便明白他言外之意,“你的意思——”
“咱们这样争来争去的,不是本来也没打算全须全尾地回来么?这条命既是大人所救,我为他冲锋陷阵在所不惜。”陶大壮偏头,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唯有一条,咱们的娃儿还没见过大好的世道,咱们得留一双眼睛,替咱们看看来日的太平盛世!”
三日后,陈郡府衙点卯,衙役拎着扫帚开了门,正要扫去前夜吹落满阶的旧叶,迷迷糊糊间见头顶撒下大片的阴影,那衙役擦了擦眼睛抬头去看,惺忪的睡眼顿时睁得老大,他顾不上去捡甩开的扫帚,几乎是滚回府衙院中去报信。
往来百姓停下脚步,驻足指指点点,只见太守府衙匾额后的梁下,一对夫妇正吊在门前,胸口挂着两份以血书就的状纸。
“大人!有,有人吊死在咱们府衙门前,现下门口围了一堆人呢!”
衙役跪地来报的时候,陈恒敬还在喝粥,他执箸在面前的十八碟小菜间晃悠,其中半数都是坊间百姓终其一生未曾得见的奇珍异宝,闻言他老眉微皱,“这些个贱民,以为这样便能威慑本官?”陈恒敬挑挑拣拣,终于夹起一根水萝卜,“去解了下来,冲撞府衙该处以笞刑五十,给我当着那伙子凑热闹的面儿打!”
“大,大人!”六年间流民往来逐渐扎了根,早已不是彼时那副好欺负的样子,陈恒敬要袖手旁观,放任民怨日益沸腾,那衙役却不敢轻易犯众怒,支支吾吾不敢领命。
春日清早,肝火最盛,陈恒敬顿时没了用饭的兴致,扔了箸一拍案几,“愣着干嘛!”
那衙役急得在地上乱抓,转而记起点别的,抬头往前爬了一步,“那两个人胸前还挂着血书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