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月不知事,二(1 / 2)

加入书签

再说长宁公主府里, 自打得了册立寿王妃的消息,阖府兴高采烈,虽然未得圣旨不敢明言, 究竟按捺不住, 悄悄与相熟的几家亲眷都递了消息。

过了十来天,恰好是太夫人的生辰,自然大摆筵席, 郡公杨慎矜本人虽未到, 他妻儿媳妇站了一排, 又有杨慎矜的胞弟杨慎名一家子,并太夫人娘家崔氏等等,都来庆贺, 热闹非凡。

正在歌舞宴乐, 觥筹交错之间,忽有门子忙忙进来, 至席前报说。

“有飞仙殿掌事太监牛郎官来传惠妃口谕。”

唬的杨慎交一干人等不知何等大事, 先叫止了舞乐, 撤去酒席,摆了香案。杨慎怡、杨慎交、杨洄三人有品级, 加上长宁与咸宜两位公主,都换了礼服开启中门跪迎。

等了许久不至,诸人不明所以面面相觑。

忽见牛贵儿骑马而至, 前后左右许多內侍跟从, 呼啦啦一大群人长驱直入冲进府邸,女眷忙着避讳。牛贵儿也不曾负诏捧敕, 只做看不见人, 至檐前方才下马, 内侍们将上房团团围住,不许人走动。

牛贵儿满面笑容走到厅上,南面而立,口说。

“特旨,立刻宣杨氏太夫人入宫,往飞仙殿觐见惠妃。”说毕,掩了笑意,也不喝茶,便拍马而去。

太夫人等诸女眷亲戚等在后堂,不住的叫小丫鬟到前头打听消息。

郡公夫人毕竟稳重,携了太夫人手道,“二婶莫急。二婶与惠妃娘娘打不断的血亲,说不定就是要发册立子佩的旨意呢。”

太夫人满心惶惶,两眼望着门外。

“但愿菩萨保佑。”

半晌杨洄大踏步走进来,传了牛贵儿话。太夫人听得没头没脑,她日常出入飞仙殿也多,从未劳动过太监传旨,也不知是何兆头,只得忙卸妆更衣入宫。

太夫人一走,长宁等人更是失了主心骨,只管团团乱转。

郡公夫人见状,便带了家眷告辞而去。杨慎怡不忍就走,带着子衿坐等。咸宜见诸人眼巴巴望着自己,只得殷殷劝慰。

如此苦等两个时辰,忽见几个管事气喘吁吁跑进来报喜。

“太夫人叫带了三爷进宫谢恩。”

长宁正心神不宁,听得此言,身形晃了晃。

子佩急忙问,“叫三叔进宫?可有听错?”

管事回禀。

“小的们只在金明门外伺候,里头的事儿一概不知。太夫人进去两炷香时候,未见出来,后来还是牛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三爷认的连宗亲戚被册为寿王正妃。小的们不认得是哪家亲戚,不敢就走,后来太夫人出来也如此吩咐。如今太夫人又往龙池殿去了,叫奴婢们速来请了三爷入宫。”

子佩听得心胆俱裂,难以自控,尖声叫道,“你说什么?!”

管事的唬了一跳,猛然缩脖子,头上浅灰包头帽滚到地上,他才要捡,忽然看见子佩满面怒色伸掌向他脸上抡来。

“诶!”

长宁眼明手快一步上前格开她的巴掌,不料子佩怒火勃发势不可挡,竟径直又挥左手。那管事的哪敢反抗,眼睁睁看着巴掌打来,只得闭了眼生生受她这掌。

不想,子佩的手却在空中被人一把用力抓住再动弹不得。

长宁紧张地往子佩身后看,见是威风凛凛的咸宜,由衷地松了口气,厉声呵斥子佩。

“还不向你嫂子行礼?如今宫里正等着杨家回话,你可不能胡闹。”

咸宜毕竟是最受圣人宠爱的公主,积威深厚,子佩不敢肆意发泄,气咻咻甩开咸宜,勉勉强强屈半膝行了个不规不矩的礼。

咸宜哪里会与她计较这些个小事,忙和长宁两人左右一夹,提着子佩退回房里,迎头恰碰见子衿走出来。

杨子矜与子佩是嫡嫡亲的堂兄妹,生的有些许相像,都描得极细极高拱眉,头发光溜水滑扎在脑后,细长的单眼皮,眉眼间距较旁人宽出许多,再配上清冽的薄唇。这副五官,搁在子佩脸上,是骄横傲气,搁在身量较矮皮色细白的子衿脸上,就是孤清矜持。

子佩扭着劲儿不从,拧头往后望,长宁又急又痛,脸上已有了泪花。

杨子衿瞧这场面,也知道宫里传来的不是册封子佩的消息。

她比子佩大两岁,小时候两人虽不和睦,究竟一家子姐妹,如何忍心见她这幅模样。

她皱了皱眉,从咸宜手上接过妹子,低声训斥道,“好了!”

子佩满腹委屈,一头撞在子衿怀里大声哭闹。

“那小贱人竟敢从我手上抢——”

杨子矜最知书识礼人物,立时截断她道,“书是白给你念了,嘴里说些什么。”

她性子稳重,在子佩眼里自有分量,子佩住了脚,扭头看着咸宜,“嫂子可知道此事?”

咸宜摇了摇头,喃喃道,“我前日入宫还听阿娘说,婆母宠爱你,必定陪送隆重,叫宫闱局破例预备聘礼,切不可让杨家吃亏。”

子佩一双眼直恨得要滴出血来。

她生的早,是中宗第一个孙辈女孩儿,自幼得脸,大明宫里就差没横着走,两三岁时站在玄武门上往下看,密密麻麻黑压压的城门护军,对着她磕头下跪,那吼声连山鸟都惊飞了。

韦后死后,她随爷娘出京,少小不知事,倒觉得京外风景好玩。待得重回京城,已有十一二岁。祖母将姐妹俩送进韦氏女学。她听得人家说韦氏与杨氏都是后族,出过许多嫔妃,心里自然有些期望。

子矜是个读死书的呆子,朝廷若让女人做官,她必得头悬梁锥刺股去考明经科,能有什么出息。子佩的心事不愿与子衿讲,阿娘也不大赞同,倒是太夫人时常一句半句的提着,要叫她‘光宗耀祖’。

她得了太夫人暗助,又见兄长顺利尚了咸宜,便以为做定了诸位表兄的正室。若说年貌相当,自然是排行十六的永王李璘或排行十八的寿王李瑁,最最相宜。

李璘生母死得早,上头没有婆婆,性子又是最温柔可亲的,身边一个妾侍都还没有,是京中许多高门贵女的肖想对象。

至于李瑁,子佩早在咸宜的婚礼上见过,斯文俊朗,面如冠玉,谁家女孩儿不心动,而且惠妃宠冠六宫,又与杨家亲近,更是极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