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带金手指 第182节(2 / 2)

加入书签

就差向我那老实女婿打听,我那二百五十两银钱是咋来的了。

而我并不想告诉你那钱是咋来的,我就想知道我那钱是怎么没的,你痛快的得啦。

秀花用虚弱的声音说:“闺女啊,我说了,不喝不喝的,你将药拿走。”

白玉兰回眸看眼她娘:“……”

自从这碗药被娘推开过,她就没有再往前端啊。

她正听五叔和撇子说话呢。

而且这药都凉了,需要再热热,她更不可能让娘非喝不可。

还好,白玉兰还没有傻透呛,知晓她娘很有可能又像之前一般在自导自演,还挺配合:“好,那我端出去。”

而这面,正问话的五叔,听到动静果然立马回头。

之前,左五叔坐在左家饭桌前,是背对着炕上的秀花在和左撇子说话。

闻言,他回头皱眉道:“你得喝药。我这不正问着话?啥事儿你都不用管,放心养病才是正经。”

他要问清楚细节,自己掂量一番,有没有必要如此大动干戈才会寻到贼人。

如若自己将这些细节串起来,发现不需要如此就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那是最好的。

但还是那句话,如若有必要,那就翻。

倒是这老太太,眼下不喝药才急人。

左里正心想:

他都恨不得自掏腰包给秀花垫上二百五十两,只求别在那里愁到祸害自个身体。

都多大岁数了,一宿睡不好觉,都容易迷糊摔跟头的岁数,又不是年轻人。更何况不但一宿没睡,而且还被那迷烟熏够呛,且急火攻心病了。

可他知道,他不能自掏腰包。

他给的,让拿着,那味儿就变了。和那小老太太自己攒了十多年的银钱不一样。

刚才撇子说这事儿时,眼圈儿也红了。

说那是炕上那位小老太太攒了数十年的银钱,想尽办法不被继子发现才带回来,只为给人家亲闺女补偿买陪嫁首饰。

他当然知道这事了。

脑中晃过,那次秀花搭他车去城里,他看见过秀花从首饰铺子里出来,站在人家门口吃包子。

他还知道,秀花不止想买首饰,还惦记要给女儿女婿买稻田地。

所以,秀花攒了那么些年的银钱要想办法找回来。

眼下整个细节全部听完了,左里正站起身。

结果也出来了。

他决定,有必要挨家翻。

那就翻。

老实了一辈子的左撇子,从没见过特权也没拥有过什么特权的左撇子,此时,倒随左里正站起身劝道:

“五叔,不妥吧,谁能让咱进院进屋乱翻呐?即使让了,过后那也太得罪人。好像咱不信任人家似的,翻到谁家,等于拿谁当偷儿看。”

以左里正的性情,还用左撇子提醒?他自然早就想到了。

但不是有那么句话?

任何事情都会有解决的办法。

就看你想不想办。

比方说,他豁不豁得出去踏人情,找各村里正谈话。正好那些里正送完税粮都回来了。

由各村里正,以在村里的绝对威望、以各家都不敢得罪里正的心理,带人进院进屋搜。

反正咱找的是书。

秀花那句话说的对,银钱没刻字,翻出银钱也说不清是谁的,干脆不碰人家银钱。而银票好藏,那个就更别指望。只有书籍,以这个名义才是最好翻的,还最不容易得罪人。

毕竟对于大多数庄稼人来说,你只要不碰他银钱、不碰他粮食,不碰他家禽,那一切就好商量。

即便被翻后,面色会不好看,也能碍于各村里正的面子忍了,不至于起大冲突,这是一。

其二是,咱为不得罪人,更会在挨家检查时好好解释。

将这些难处讲一讲。

三家被偷,丢那么多银钱是大事儿,更何况还有一位被打伤到人事不省的。人家儿子正在科举,将来赶考回来,怎么向人家儿子交代?各村里正也是没办法了,大伙配合一下。

而且别看丢的是银钱,咱还只翻翻谁家有书,并不碰别的。

至于自尊心这方面,好像咱怀疑对方是偷似的才会翻上门。

不是这样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