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团锦簇 第191节(2 / 2)
萧沐仁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被呦呦这么一说,他也觉得疑惑起来了,确实有很多不合常理的地方。
“婆婆她,可还有亲近的下人在?”呦呦仰起头问萧沐仁,想了想又摇头后悔,“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不要多想了。”
“不!”萧沐仁下意识地反对,说完之后就愣住了,自己不是一向最不愿意提起以前在安国公府的事吗,为什么反对呦呦的“不要多想”,难道自己潜意识里,是想要追根究底的?
呦呦也疑惑地看向萧沐仁,这不像他啊,怎么今天这么反常,“你想说什么?”
“我……”萧沐仁迟疑了一下,“没啥,世子夫人的陪嫁的下人都送到她的山庄去了,在城西五百里的地方,国公爷把她的嫁妆都给了我,安国公去世后我从国公府搬出来的时候都分给了我,我从嘉峪关回来后跟王妃说,想还给她家人,可惜她家里人都不在了。”
“哦。”呦呦应了一声,沉默了好半天后才问萧沐仁要不要洗漱,话题转的非常僵硬。
萧沐仁理解呦呦,是怕他不高兴,抬手摸摸她的头,“没关系,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放不下想不通,大概心里也知道事情很蹊跷,你要是想要查,就去问问,就当打发时间也行。”说完就站起来走进洗漱间去了。
呦呦盘着腿在炕上坐着,看他那个堪比落荒而逃的背影消失在门帘后面,低头沉思了一会儿,翘起嘴角,张开手臂往后一倒,在炕上躺下来。
第二天早上呦呦如往常一般处理家事,带孩子看书写字习武玩耍,快到中午的时候派了两个小厮分别去翰林院和太学将怀瑾和怀信接到家里来,呦呦中午还特意下厨做了两道菜。
怀瑾知道了呦呦的意图以后还没等说话,就被怀信抢先开了口,“二姐,你知道现在在太学读书的都是什么人吗?”
“什么人?”呦呦捏着勺子给美美喂饭,转头看一眼怀信,“活人呗,难道还是死人啊!”
“不是,我不是那个意思。”怀信放下手里啃完的肉的鸡腿骨头,拿了帕子擦手,“现在太学里几乎没有和和这么大的孩子,就是有也都是品阶非常低的人家的,一半都是五品六品官员家的,三品以上的官员家的孩子,都自己请先生。”
呦呦奇怪,“为什么呀?”然后又问怀信,“你不也是二品官员家的孩子,也没见你回家自己请先生啊。”
“我这不是要科考了吗?”怀信嘟囔了一句,“现在太学里大部分都是要科考的考生了,五六岁的小孩子太少。”
怀信这句话才说完,就被和和给反驳了,“小舅舅,和和七岁了,不是五六岁小孩子了!”十分的义正言辞。
餐桌上的几个人都是一愣,然后一起笑了出来。七岁了,当然不是五六岁的小孩子了。只有美美不高兴,喂到嘴边的饭因为呦呦突然笑起来而抖掉在了桌子,没吃到好吃的肉肉。
笑完了,呦呦继续喂孩子,同时问怀瑾,“你觉得呢?要不要让和和去太学读书?”
怀瑾没想到呦呦在听了怀信的话以后还会让他提出参考意见,怀瑾想了一会儿也是觉得和和不必现在就去太学,“每天至少要早起一个时辰,非常辛苦,和和还长身体呢。”
呦呦点头,不再多问,让他们好好吃饭,“这事等我和你姐夫商量了再说。”
怀瑾和怀信点头,安静地吃饭,吃完饭带着和和还有美美玩了一会儿,然后哄了连个人睡觉,才去找呦呦说话。
“姐姐是想让和和去太学读书?家里的先生不好吗?”怀瑾关切地问,“不好的话就换一个吧。”
“没有不好。”呦呦没想到他们还惦记着这件事情,“和和七岁了,美美却才两岁半还不到三岁,他一个人读书习武没意思的,之前姐夫说想让琰琰来一起习武,我想着两个人有意思些,不过之前元宵节的时候姐夫说请了一个武师傅,就不让琰琰来了,这下子就又变成了和和自己,他最近越发调皮了。”
“男孩子,哪有不调皮的?”怀信先替和和开脱了一句,然后在呦呦嘲笑的笑容中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本来就是嘛。”
呦呦笑起来,点头承认,“是呀是呀,男孩子哪有不调皮的。”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还瞥了一眼怀信。
怀信被看得莫名其妙,“看我做什么?我最近很听话,没有迟到没有逃课没有闯祸。”说完了才意识到,这等于不打自招了。
呦呦更是笑起来,“看不出来,你还迟到逃课,有没有睡懒觉啊?”呦呦本来就是打趣一句怀信,然后就看到怀信红起来的脸,立刻明白过来,但是也说不出什么来,只好叮嘱他,“早睡早起,晚上别熬夜看闲书,早点睡。”
怀信讪讪地答应着,怀瑾在一旁偷乐看好戏。
呦呦当然也不会放过他,“你们准备什么时候要孩子?成亲一年多快两年了。”
这回轮到怀瑾讪讪地笑,怀信在一旁偷乐看好戏了。
怀瑾张张口,话还没说出来就被呦呦打断了,“别跟我说什么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早该有了,到底怎么想的?你在故意……”呦呦瞥了眼一旁低着头看似没留意实际支着耳朵听得认真的怀信,把“避孕”两个字咽下去了,眼睛却盯着怀瑾。
对于呦呦的疑问,怀瑾赶忙摆手否认,“没有没有,不是不是。”吭吭哧哧吞吞吐吐了半天才说,“我们俩都还小,还想再玩几年再要孩子,不然有了孩子更玩不了了。”
呦呦无语,你都二十二三了,还玩?不过呦呦得了答案就不再多问了,只叮嘱他想好了,要对两个人负责,然后突然想起件事来,“这事你们俩商量的?你媳妇知道吧?”
“知道,她听我的,她都听我的。”怀瑾说着,脸上露出甜蜜的笑容来,简直辣眼睛。
翰林院和太学中午午休只有一个时辰,未时初三刻钟的时候必须到,所以呦呦不敢久留两人,说了几句话就将人送走。
将弟弟们送走之后,呦呦在床上小憩了一会儿,不一会儿麦子悄悄进来了,见呦呦闭着眼以为她睡着了,正想出去就被呦呦叫住了,“什么事?”
“夫人,去山庄的人回来了。”麦子连忙恭敬地回答,声音都压得特别低。
“这么快?”呦呦睁开眼坐起来,麦子连忙伸手扶着人站起来,呦呦接着问,“吃饭了没有?先收拾收拾,等爷回来再说。”
麦子得了吩咐,出去了。
呦呦早上起床后,暗自琢磨了好半天,还是让人去了一趟原来安国公世子夫人在京城西的山庄,将世子夫人曾经的下人,尤其是贴身伺候的丫鬟婆子接到府里来。她原本是打算等把人接来就好好问一问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等真接来了又不想问了,或者说不想自己问了,就算是问,也应该由萧沐仁来问才对。若是萧沐仁不想问了,那就把人再送回去。
但是呦呦有个直觉,她觉得萧沐仁应该也是想知道当年到底发生什么事的。他作为当事人之一,最有权利知道真相。
呦呦长叹一声,倒回床上继续闭目养神。
萧沐仁这一天回来的还挺早,比每天早了半个时辰,所以今日格外有了时间看了儿子练了一套拳法,又指点了几个动作,然后又心甘情愿地给女儿当大马,让她骑在自己的背上耀武扬威了一炷香的时间。
等到晚上只有两个人的时候,萧沐仁搂着呦呦在炕上的大迎枕上歪着,听呦呦给他讲今天怀瑾和怀信说的话,然后有些不确定地看问萧沐仁,“你说,我们还要让和和去太学读书吗?”
萧沐仁早就知道这件事了,只是昨天呦呦很是兴致勃勃,他不忍心泼冷水,所以才说让怀瑾来说一说。现在听呦呦这么问,他几乎可以肯定,呦呦还是想让和和去太学的。
于是萧沐仁就问了呦呦两个问题,“第一,你当初要送和和去太学的理由是什么,第二,事情总有利弊两面,去太学读书的利弊两面是什么。”问完这些,萧沐仁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还有第三个,和和愿意去吗?这件事要不要问问他自己?你不是经常提倡大人不能过分为孩子做主吗?叫什么‘民主’?”
呦呦翻个白眼,“我生他的时候也没问过他呢,他现在不照样给我当儿子当得不亦乐乎?”吐槽完这一句,呦呦才开始认真思考起萧沐仁提出的问题。
呦呦当初想让和和去太学读书,主要是因为想到和和春节过完就七岁了,到了前世小朋友们上小学的年纪,她想要让他接受比较系统性的学校教育。这样的教育无论是从教育学还是心理学上来说,对和和的身心教育都很重要。
而且,太学里人再少,也是一个社会,更是一个集体,这样的环境能教给孩子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比如人际关系等,能帮助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