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汉平国的覆灭(1 / 2)

加入书签

为了照顾自己的家族,方啸宇要求这种面料优先向方定国旗下的各大成衣厂提供。方定国也知道这是一个赚钱的大好机会,他立刻要求各成衣厂重点制作这类新面料服装,随着各地商家的订单接踵而至,方定国的制衣厂产品几乎脱销,极大的挤占了波士顿帝国棉布的销售空间。

方啸宇和方定国同样赚了个盆满波澜,至于方定国旗下的棉纺厂和大量种植棉花的楼兰郡也没有受到多少波动,毕竟这种面料是混纺的,也需要加入棉布,何况棉布还有许多不可替代的地方,尤其方啸宇部队所用的无烟火药与医院需要的脱脂棉和绷带等物,是无法用其他产品取代的。

在大发了一笔财之后,方啸宇突然发现,自己本来想要打击汉平国的经济,却捎带上了好几个国家,波士顿帝国、南特帝国,甚至是程家在南方的种植园都遭受了不小的冲击,这次经济战可谓一箭数雕了。

波士顿帝国虽然蒙受了一定损失,但是它毕竟是个工业生产大国,棉布出口所占得比例不高,甚至不能对国力造成什么损失。

另外一个国家倭国就不那么轻松了。倭国并不出产棉花,他们的棉布生产都是依靠进口棉花的,因此他们受到的冲击更大。

由于棉布的市场被挤占,各国都放弃了从外部购买棉布,转而扶植本国产业,这让没有多大国内市场,又严重依赖进出口的倭国经济遭受了重创,而他们被冲击的最为凄惨的还不是棉布,而是生丝。

在方啸宇的敌国名单中,倭国一直都占有一席之地,只不过过去一段时间中华领两次打败倭国之后,其国力降到了冰点,让方啸宇对其注意力降低了不少。不过随着倭国海军的再次复苏,方啸宇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有些小觑这个人口不多,既无资源又无战略纵深的小岛国了。

倭国人的团结和吃苦耐劳让方啸宇也不得不佩服,他们居然依靠自身的几种优势产品就赚入了大量外汇,这些产品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生丝了。

在截断汉平国经济来源的同时,倭国也遭受了很大的冲击,这让倭国政府虽然愤怒却也毫无办法,他们只得缩减开支并将投资重点向别的地方转移。

没有办法,现在倭国国力不如中华领强大,连抗议的资格都没有,这样的情况让倭国更加倾向于集全国之力,壮大本国海军,以期用海军打开自己国家的复兴之路。

汉平国遭受的冲击比倭国大得多,比较倭国的生丝还只是重要产品之一,而汉平国的财政八成都来自生丝出口,由于尼龙的出现,造成生丝的出口限于停滞,汉平国政府的资金开始紧张。

政府的资金来源有三个,税收、债券和货币发行,在现在的世界上,发行债券还很不流行,也没有多少人认可,这条路自然是不可行的。生丝的出口停滞造成了汉平国税收的大量减少,为了填补缺口他们只剩下货币发行这一条路了。

对经济学一知半懂的汉平国领导人们只知道大量发行货币可以解决财政问题,对于它的危害却不甚了解。因此这些外行开始了一个危险的行动,让印钞厂全力开工加印钞票。

当年在中华领的支援下,汉平国有了发行货币的能力,现在他们终于要全力开动这些印钞机了。

为此汉平国国王李哲在众文官的要求下,让印钞厂设计新的大面值钞票以降低印钞的成本。很快面值为一百万、十万、一万的三种汉平盾新钞票被印刷出来,为了降低成本,李哲甚至突发奇想的让印钞厂只印刷钞票的正面以节约油墨。

对此早有预料的方啸宇已经和金成勇打过了招呼,他对李哲的手段不闻不问,只是冷眼旁观。

大量新钞票开始兑换以后,虽然解决了政府的财政问题,但是新的问题很快浮出水面了。

899年7月开始,汉平国的平民们突然发现各种日用品的价格开始上涨。以粮食为例,899年6月一公斤粮食在国内的售价是十汉平盾,7月末就涨到了五十汉平盾,到了9月更是到了七百汉平盾的高度。

不仅是粮食,各种物品的价格都开始飞速上涨,半年之内,汉平国内的产品价格翻了上百倍。

人们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变成了到商铺中购买食品和各种物品,因为如果早上没有买到东西,中午的时候再买就可能要多付出数倍的价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