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门不正宗 第622节(2 / 2)

加入书签

阳神是属于脱凡的存在,是精神层面的升华。

其实阳神理论上和永恒族存在于那永恒水晶中的情况略有类似,都是类似精神实体的存在。

只是永恒族那是以特殊的容器来使得自己的精神体存在,而阳神则是以自身精神体的强大独立存世……相比之下,当元神蜕变成了阳神之后,王弃都觉得自己那一身修为都成了可有可无。

真就是只需要神念,他的神念足以做到一切。

四周看台升起,而他的正面也打开了一道暗门,露出了往下方地下空间延伸的一道门户。

可他甚至不需要亲身进入这巨兽角斗场地下的庞大地下空间,只是一个念头动过,意识便分化无数向下蔓延。

然后他触及到了一个庞大的静谧空间……

这很有意思,这个空间内什么都没有,似乎就是为了维持这种绝对的安静而存在……倒是有些像他的‘万古长夜’那般感觉。

可只是片刻,他便感觉到了这静谧空间内其实一点也不安静,他的神念无比清晰地接触到了存在于这个空间内的一些‘纷杂’。

那是一个个思维波动……无数的思维波动交织在一起,仿佛形成了一个……

他的那一段神念在与这思维波动接触的瞬间,便猛地进入了一个极其奇妙的浩瀚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不分天地,他可以随意出现在任何一个角落以任何一种角度站立。

而这个世界中的一切也都好像是幻想生成……他只是稍稍动念,面前就能出现一些相应的事物。

就在此时,这方世界的天地之中忽然响起了一个声音……

“欢迎你,外来者。”

这声音似乎是无数细小声音的聚合,又好像是带着大道纶音的奥妙,直接在王弃的念头里响起,令他颇为错愕。

他问:“你好,请问阁下是?”

那声音再次响起:“我们没有名字,你可以叫我们为幻灵。”

王弃问:“你们?”

幻灵:“是啊,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彻底消除了个体差异,成为了一个意识共生体,然后以自身意识为载体,创造了这个幻想界……或者你也可以称之为灵界。”

王弃又问:“这是一个完全由精神实体构成的世界?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幻灵答道:“外来者,你是亿万年以来第一个发现我们的存在,是否愿意听听我们这个种族的起源?”

王弃道:“愿闻其详。”

幻灵说:“我们原本也不叫幻灵,时间长了,就连曾经自己的种族名称都已经忘记……不过也没关系,反正在我们踏入星际的时候,这个宇宙还空旷得很,我们孤零零地存在于这个宇宙之内,寻找着智慧文明……不,只要是智慧生命就可以。”

“千万年后,几乎这大星系内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一些我们的足迹……我们放弃了寻找,因为我们意识到自己可能诞生得太早了一些。”

“我们只能以自己的生物科技制造出一些有意思的生命来解闷……就这么过了很久。”

“后来我们还是觉得太过孤独了,便开始在这广袤的大星系中播撒生命的种子……我们为此制造出了一种特殊的设备,可以影响千亿光年范围内的所有星域,使之拥有更高的概率发展出智慧文明。”

“我们想着,那样一来至少我们不会再寂寞……”

“可是文明蕴生所需要的时间太久了,我们有些等不及了……正好我们发现在黑洞中存在着一个独特的时空枢纽,这将方便我们等待外面世界的变化,等待外面热闹起来。”

“我们想办法把整个母星都搬来了这个选定的黑洞处,并使之停留在了那个时空枢纽上……”

“只是没想到,我们渐渐地迷上了这里一眼万年的景象,已经不再愿意出去了。”

第六百二十八章 王弃嫁女

幻灵在这黑洞中发现了宇宙运行的奥义,在一眼千年观察世间万物运行的同时也是渐渐地对那寻找‘同伴’的想法慢慢淡了。

神云大星系因为他们的播种而密集地诞生了生命,并且以那播撒生命的仪器为中心,形成了一处处文明群落的格局。

王弃这才明白了眼前这神云大星系独特的格局的形成原因。

可另一方面,幻灵又对自己创造出来的这番格局感到十分失望,因为这些个文明似乎都被限制了发展潜力,几乎达到一定高度便不会再有提升了。

王弃问:“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幻灵答:“一开始不明白,后来倒是明白了……宇宙诞生之后,这星际间其实充斥着一种十分不起眼的能量。”

“这些能量能够被一些精神本质较为突出的个体感知到并且利用起来,也是我们用来改造生命群落的主要能源。”

“我们本以为这种能源与文明的成长、发展不会有任何影响,后来才明白没有了这种能源的参与,文明的发展形式都会因此而变得相对固定……”

在外面的王弃本体忽然眨了眨眼,这说的是虚空元气吗?

那幻灵似乎明白他的疑惑,只是问了一句:“外来者,你的母星肯定不在任何一个文明群落中吧?”

王弃微微迟疑了一下道:“没错,我们的母星存在于一个被旁人称为‘荒漠’的星域内。”

幻灵道:“荒漠?真是讽刺,只有这样的‘荒漠’中才能够诞生出真正伟大的文明啊……就像当初的我们。”

“外来者,你想必也已经掌握了那种力量吧?”

王弃轻叹一声道:“是的,我已经掌握了。”

幻灵道:“果然,果然……”

“我们果然走错路了……可惜,可惜……我们竟然没有率先发现这种力量的重要性,浪费了这绝佳的条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