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山寒[种田] 第2节(2 / 2)
穿过一排排的土房,就看到南面一片片的田,有高粱,大豆,黍子和谷子,高高低低,都快要成熟了。
沿着田地边的土路走了差不多两里,然后南拐,过了一个两人深的大沟,李青卓停住了,“就到这吧,不要在路上玩,早点回去,别让爹娘担心。”
道别后,李青文跟着俩哥哥走了一会,再转头,只见二哥单薄的身影大半被篓子挡住了。
好似感应到他的注视,走远的李青卓忽的转身,冲他们使劲挥了挥手。
这场景和记忆中的一段重合,李青文不禁眼睛一热,低下了头。
杨树村地处大梁的西北,干旱少雨,土地贫瘠,没有河也没有水田,真真的靠天吃饭,十年六不收,年岁好的时候都吃不饱,更别提欠收的时候。
不管大人孩子,最多的记忆就是挨饿了。
李家十多亩田,不算少,但架不住家里人口多,还有好几个最能吃的半大小子,每年秋收粮食不够不说,还得买,要不是爹娘能干又节省,这日子想都没法想。
李茂贤是个有远见的,知道就靠家里这些田,一旦灾年,必遭大难,他乐得把孩子送出去学本事,有了真本领,就算不种田,以后也不会被饿死。
李茂贤被抓去建京城时,学会了木匠,有了这手艺,家里才有格外的进项。
因着陈氏的病,李家和县城回春堂的吕大夫相熟,吕大夫看中了安静又懂事的李青卓,把他带到县城做学徒,李家上下对吕大夫十分感激。
虽然莫名其妙的到了这里,李青文对家里人各种照顾心里也很受触动,他也想为这个家做点什么。
得像个办法赚钱才行……李青文心里头盘算着。
可回去的路上两个哥哥一直逗他多说话,练舌头,李青文思绪一再被打断,只能先作罢。
回到家,爹娘下地去了,大嫂一手抓着六岁大的侄子不让他祸害家里的鸡,一手拦着三岁的小侄子不让他吃土,忙的很。
李青风一巴掌糊在大侄子的屁股上,让他老实了,然后出门上山。
李青文像是尾巴一样跟在俩哥哥后面。
高粱地一块接着一块,都一人多高,结着红色的穗子,李青文跟着哥哥到了自家地,在地头根本看不到爹娘的影子,俩人只看地里被拔下草留的坑就知道该薅那几条垄。
确定了自己家的地的两边,李青文在哥哥旁边也占了三条垄,把高粱之间的草连根拔起来。
李青宏和李青风只想带弟弟上山转转,没想到他家的仔儿竟然会薅草,俩人惊喜极了。
看着俩哥哥眉飞色舞的样,李青文有些无奈,高粱和草差别那么大,怎么可能不会拔,他又不是个傻子……
好吧,他从前是有点呆,可现在不一样了。
第3章 梦和做糖
高粱地密,长长的叶子很锋利,不小心蹭一下就会拉出一道口子。
李青宏和李青风干惯了农活,十分灵活,轻松的很。
地里闷热,干了半遭,李青文被划了几下,没出血,但是汗淌下来,脸火辣辣的疼。
李青宏让他去地头歇着,李青文没应,把两个哥哥的布巾要回来,系在一起,做个简陋的口罩,蒙在下半张脸上,继续干活。
他前世年纪比李青风还大些,没道理看着家里人干活。
兄弟三个很快就和翻过头来的爹娘碰上,陈氏十分高兴,小儿子聪明能干,知道用布挡脸呢。
李茂贤没说话,心里头却是欣慰,小儿子刚清醒就这样懂事,不愧是李家的种。
这个时节薅草很容易,小草不用管,长了穗子的草才拔,防止草籽成熟后落在地里,明年长出来耗费地力。
这块地不大,五口人不到一个时辰就弄好了,野草也没有丢弃,捆起来背回去喂猪。
离开时,李青风回头看了看地头那几株矮小的高粱。
到底是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陈氏一瞅他这模样,便道:“想吃秸秆?咱家今年种的不甜,你六爷爷家今年种了半亩甜杆的,想吃等收了高粱再去,现在穗子还不熟呢,砍断秸秆,粮食就瞎了。”
李青风听了,这次不再回头。
“娘,咱家为啥不种甜的?”李青文问道。
“咱家仔儿说话越来越清楚了!”陈氏高兴的感叹着,脸上褶皱都平了一些,道:“那东西招孩子惦记,这个偷着咂么几根,那个要几根,一到秋收就傻眼了。”
家家户户孩子都不少,老少肚子都没有油水,糖比盐还贵,根本舍不得吃,好不容易逮着有甜滋味的,可不是想尝尝。大人明白粮食就是命根子,小孩子哪里懂那么多,只知道这玩意嚼起来甜,好吃!
见小儿子好奇,李茂贤提了提背上的草,道:“那杆子甜的高粱收成的也少些,大家就不乐意种。”
李青文点头,本来就吃不饱,自然是紧着收成多的来。
对于这甜杆的高粱,他还有些印象,并不是本地的种,是他爹求医路上听人说的。他爹脑子活泛,见到好东西就想弄回来试试,至于后面的事情,李青文就不怎么清楚了。
快到村子时,李青风指着前面半人高墙院里面的高粱,说,“这就是六爷爷家种的甜杆高粱。”
李青文:“……”
他小四哥看来真的喜欢吃甜,这都惦记上了。
“哎哟,刚才打了好几个喷嚏,我还想着谁念叨我呢,原来是四小子啊。”
土墙旁边站起来一个老头,脸上的皱纹像是树皮一般,笑眯眯的看过来,“知道你爱吃,给你留着。”
李青文跟着哥哥们喊六爷爷,李青风叫的最大声。
六爷爷看着脸被晒的通红的李青文,“仔儿也下地干活了,真是好小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