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始皇后 第73节(2 / 2)
张良点了点头,笑道:“若是谷丰侯不要钱的话,咱们颍川郡府衙总不好找百姓收钱?”见内史腾点头,他继续道,“若如此,草民倒是有了一个很不错的法子。”
所有人好奇地看向张良。
张良笑了笑:“前些日子的失踪案虽然已经真相大白,但当时编造的一些流言只怕也被不少人记在了心里,如今没发生什么意外倒是风平浪静,日后一旦遇到点儿什么天灾人祸,老百姓恐怕会生出不好的联想。”
林阡瞬间坐直了身体:“你有办法消除那些影响?”
张良点头:“老百姓会听信这种流言,无非是因为大家虽然认可了秦王的统治,却还不曾转变想法,真正地认同自己秦人的身份。”
“如咸阳城的百姓,即便发生了天灾,也绝不可能认为是秦王暴政、秦律严苛而导致的天降神罚。”
并非秦人不迷信,而是因为他们从不认为秦王暴政,秦律严苛。
张良认真解释:“而想要让百姓认同自己秦人的身份,就要让他们知道当秦人有多好,而不是秦王有多凶,秦律有多严苛。”
林阡有些无奈,刻板印象这种东西真的是害人不浅。
除了老秦人,只怕其他各地的百姓对秦国的印象就是“秦律严苛”,想要洗刷掉这个印象还真没那么容易。
张良却给出了解决办法:“这并不难,只要将秦国这些年发生的那些案件中挑选出一部分,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好影响的案子,以及陛下全国推行的粮种对秦国百姓生活带去的影响,中间发生的一些有趣故事等等编撰成小册子,再以谷丰侯手中的粮种为报酬,命其走街串巷四处宣讲,听得多了,老百姓自然会由衷地认可自己秦人的身份。”
内史腾惊异地看着张良:“这法子有用吗?”
张良眼神复杂:“必然是有用的,毕竟……草民正是看了秦国这些年的变化,亲眼目睹了咸阳百姓的生活,又深入了解了各地小吏是如何依照秦律判案后,才会……”
由一个反秦积极分子,突然倒戈,变成了一个愿意为秦国效力的人。
==·魏亡·==
内史腾瞬间明白了他言下之意,颇有些好笑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放心,陛下一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只要你真能做出一番成就,以后前程绝对差不了!”
张良愈发放心,笑着点了点头。
内史腾想了想,干脆道:“这个法子既然是你想出来的,便由你亲自去落实,放心,无论是郡守府衙中的官员还是我的门客、幕僚,你若需要都可以直接请他们帮忙。”
张良眼神一动,赶紧开口道谢。
内史腾摆摆手:“你要真能将此事做好,我在陛下面前的印象也能变好。”
昌平君被送到他这儿后没多久,就搞出来了一个烂摊子,内史腾作为颍川郡的郡守,理所当然地受到了陛下的斥责。若非这颍川郡正是他当初带兵打下,就凭昌平君搞出来的事儿,他怕是早就被撤职了。
若能处理好后续,他也能安心不少。
两人三两句话,就敲定了整件事。
林阡却还在为张良提出的办法而震惊:思想宣传与舆论战这些东西,张良竟然这么早就无师自通了?
……
粮种对百姓而言,就是自己的命根子。
若能免费得到多余的粮种,别说只是走街串巷地为秦国做宣传了,就是让他们去干苦活儿累活儿他们也愿意啊。
于是当张良将这些年看过且印象较深的案例,以及他亲眼所见的咸阳城百姓这些年的生活与变化,甚至是颍川郡这边某些百姓的亲身经历编纂成小册子,让识字的官吏读给有心接下这活儿的百姓听,再由他们走街串巷地宣传秦律与秦国的好后……
也就一两个月的时间,颍川郡中便出现了不少以“我们秦人”为口癖的百姓。
之前失踪案所带来的最后一点儿影响,也随着认可秦人身份的百姓数量增加,而渐渐消弭无踪。
嬴政很快就拿到了张良编纂的小册子。
他看了许久,再结合颍川郡百姓在听过小册子上的内容后的改变与反应,心里对林阡之前提到的教材需要加入哪些东西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但这些还不急。
毕竟李斯与王绾二人最近正为了雕版印刷的事情恼火——
篆书写出来非常优美,而且容易望文生义,让人更容易理解文字的含义,但……篆书是真的不适合用来搞雕版印刷,因为出错率真的是太高了。
王绾李斯二人因为匠人失败太多次,都急得亲自上阵雕刻模板了。
然而……
文字反写真没有那么容易。
好在嬴政不着急,他当前的更多注意力都放在了魏国身上。
因为在春耕后,嬴政终于下令:命带兵镇守秦魏边境的王贲,即刻带领军队进攻魏国。
魏国本来龟缩一隅,正等着看秦国与楚国大打一场,好看看自己能不能从中捡点儿漏啥的,再不济两大强国大打一场,之后总要休养,魏国也能趁机多苟活一段时间。
谁能想到,原本在边境与楚国剑拔弩张的秦国,会突然调转矛头攻击自己呢?
魏国毫无防备,竟让王贲毫无阻拦地带兵来到了魏国的国都大梁。
魏王消息滞后,王贲都快打到家门前了,他才知道了消息,而后慌里慌张地让人关闭了城门,决定带兵死守大梁。
然而不幸的是,春夏时节多雨水,大梁城外的护城河河水暴涨。
王贲带兵迟迟无法攻破大梁城,便将视线落在了护城河上——
大梁城地势较低,不远处的山坡上正有一条湍急的汴河流过,护城河中的河水便是由汴河引入。
而王贲发现了这种地势的缺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