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两府,强干弱枝(1 / 2)
天狩元年,周蕊徽称帝,称帝后干得第一件事,立太庙,追谥父讨海军节度使周广翔为武烈皇帝,追谥兄长周兆麟、周兆奎、周兆勐、周兆冀具为王,祭祀父兄。这次周蕊徽是解了甲胄,穿戴衮冕。
称帝后第二件事,撒币,施恩于士卒民众,赏钱赐酒肉,开怀畅饮,当皇帝了更加紧紧握住军心。
然后第三件事,才轮到官职瓜分。
当皇帝了,周蕊徽心态不同,之前不看好宋朝,对满清鞑子感观更没得说。但现在屁股控制了脑袋,她开始十分认同宋朝的制度,以及满清对国家对社会的控制。
当然了,女帝现在还没有疯,所以满清的一套踢走,改良优化宋朝制度施行于本朝,早有腹案。
首先周首的丞相权力仍旧很重,军机院权力也只是个参谋部,导致枢密院缺少制衡。同样的道理套在少府总管上也很合适,虽不是相,但机构太臃肿了,之前周芷若管着女帝没觉得不妥,现在就差坐立难安。
是故官职机构再被切,原先中央是丞相、外相、军相、枢相四相制度,如今中央丞相统各部被拆散,分为主管人事的〔吏相〕周首,主管外交的〔外相〕洪世贤,主管民生户口的〔民相〕周福,主管卫生医疗的〔净相〕康明威,主管法律判罪的〔法相〕,主管刑徒监狱的〔刑相〕,主管农商的〔农商相〕,主管民生建造的〔藏相〕,主管教育的〔文相〕,总计九相,办公场地划在宫城的东面,简称〔东府〕。
有东府自然就有西府,西府诸相分别是〔军相〕宇文路博和〔枢相〕樊梅哲不变,另行添加〔陆相〕〔海相〕以及〔督相〕,代价则是废除领军将军、中领军、中护军三个三大营官职,具体因由下面会讲到。
设有东西两府群相牵制,少府到不用大改,改少府为内相,一个弱势的内相只有管钱的权力。
体系被周蕊徽切碎了,她又很神经的发明了〔宫廷行走〕的职能,既内相在内两府群相是无诏不能面君,而加上了宫廷行走四个字的官员,无论官职大小,哪怕你只是个小兵加了宫廷行走四个字,就能随时面君,参与进决定帝国走向的大事里。
周首、樊梅哲、洪世贤、崔灵兰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挂了个宫廷行走,而且为安抚似周首这般的老臣,又在宫廷行走的后面加上〔左仆射〕〔平章使〕字类的荣誉头衔。例如周首:大元吏相左仆射,宫廷行走。再例如樊梅哲:大元枢相平章使,宫廷行走。
爵位上不算追封的,周蕊徽一口气封了三十多个侯,侯爵以下更不知道有多少了,至于公爵只有几个。
杨妙真、高起陵两位元从老节度被提为徐国公、胶国公;再之后杜琼明、慕容绍云、牛邦喜、樊梅哲四员健在起家班底,或随驾南征北战、收复失地屡退敌虏,或运筹中枢、独挡一方开疆拓土,这四位老人受封莱国公、莒国公、邢国公、宁国公。
再有则洪世贤封洪国公、周首封济国公、文焕封鲁班公、曹苟封天舰公。加上之前的威海国公崔立可、栖霞国公关元化,公爵总计一十二人。
颜増、张禧、夏贵、李维嘉、周通、虞货、宇文路博、周昂、周圆圆、陈赞、扈祥、沈彤、康明威、崔灵兰、沈芸、严忠贞、严忠济、张世杰、刘康、张弘畴、张弘范、郭盛……这些重臣大将,具封为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