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84)(1 / 2)
绚烂的、瑰丽的,如同照亮黑夜幻梦般的极光,魏尔伦只短暂见到过一次剿灭敌人的时候被兰波提醒看了一眼,愣神的半秒差点在身上留下个伤口。
而那个海滨小镇魏尔伦也只去过一次,不、是只路过过一次,火车轰隆隆一路开过去,兰波兴致勃勃地赞叹海水湛蓝风景如画,魏尔伦心里想着接下来的任务,并没有搭兰波的话。
当时应该说点什么的。魏尔伦想,抽了张纸巾给中原中也擦擦脸,幼崽显然已经被他描述的美好旅途给吸引了全部注意力,眼神朦胧思绪不知道飘到了世界的哪一边,张着嘴把饭吃到了脸颊上。
中原中也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决定修正自己对魏尔伦的评价。
这个妈妈好酷哦
而且长得也好高。
吃完饭魏尔伦主动承担了洗碗的重任,中原中也盯着魏尔伦高大的背影,对自己未来的身高突然充满了信心。
他听外面卖蔬菜的大叔们说了,男孩子都比较像妈妈,他的妈妈长得这么高,他以后肯定也不会是小矮子的。
饭后是固定的读书和午睡时间,中原中也的生物钟被织田作之助养得十分规律,翻开书看了几页就打呵欠开始犯困,魏尔伦坐在床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幼崽半梦半醒的无意义咕哝,把自己的手机拿出来翻了翻消息记录。
他来日本的决定下得很匆忙,最后完成的几单生意手段就比较简单粗暴,好在没人敢拖欠魏尔伦的尾款,连抱怨都不敢抱怨几句心情不好把雇主也一并解决了的事情,魏尔伦也不是没有干过。
清一色的转账记录里就只有这半年频繁光顾的彭格列家族的联系人额外多嘴调侃了魏尔伦两句,说他的现场照片拍得够艺术,七零八落的尸体很有抽象派的美感。
魏尔伦没回他,但准备下次报价的时候收费涨至少三成。
那个家伙好像是叫什么家光来着日本人的名字。
魏尔伦没记住老主顾的名字,记住了那家伙的头像是头看着就品味低劣的卡通狮子那头笑出一口白牙的卡通狮子在魏尔伦脑袋里晃了一下,下一秒魏尔伦就看到自己的消息列表里那个头像闪烁起来。
【最近不接单。】
魏尔伦试图抢在那家伙废话之前堵住他的嘴巴。
【不是生意的事情。不过我觉得这个消息你应该会很感兴趣~】
【不用谢我,大家都是老朋友啦~】
随消息一起发过来的是一条链接,魏尔伦先谨慎地检查了一下安全性,才点开那条链接。
是一条新闻,挂的是正经大报社的牌子,头版头条照片大得扎眼,照片里的人面容严肃每个魏尔伦都很眼熟,这种阵容他只在极少几次国际会议里见到过。
但新闻内容却离谱到让他怀疑自己点进了什么年度假新闻里。
【多国首脑遭劫持!背叛者组织宣称对此行为负责!】
第95章 第九十五章
大家笑一个嘛, 不要都这么严肃,拍出来不好看了。
王尔德从相机后面探出头,对排排坐拍集体照的客人们的僵硬反应不甚满意。
表情管理可是各位最擅长的事情啦, 别哭丧着脸,像我们虐待客人似的。
在王尔德的指挥下,客人们勉强扯了扯嘴角, 给了他个笑容若非形势比人强, 这段时间这些超越者已经充分向他们表现出了背叛的决心与手段,他们绝不会如此配合。
为了拍张照片被奥威尔强制洗脑可不值得, 【1984】发动后不仅有洗脑的效果, 还会带来后劲极强的精神冲击, 让他们从被洗脑的麻木中挣脱出来后依旧眩晕头痛,思维迟滞得像脑袋里塞满了胶水, 别人说什么都反应不过来,得好几天才把自己丢了的脑子找回来。
缺医少药全靠王尔德画像硬抗的Nevernd上,谁也不想因为一点小事那么折腾一遭。
客人们笑得不情不愿,好在政客的笑容标准早已在他们脸上形成了肌肉记忆, 嘴角一扬整张脸就自然摆出了该有的笑容亲切热情不失自信风度, 不仔细对比他们猛增的白发和黑眼圈眼袋,完全看不出他们被胁迫劫持的处境。
因为有吃有喝还天天关在会议室里一坐一整天,不少人的小肚子还圆润了一圈。
王尔德看看取景框,满意点头, 这样就对了,大家保持住!他又调整了下相机角度, 按下快门键, 一、二、三!很好!我们再来一张!
看这里!一!二!三!
照片里有人在偷偷做小动作。王尔德看出来了, 不过他没有戳穿, 让客人们跟外界保持适度的联系对彼此双方都好,能把战斗的你死我活程度维持在可控范围内,虽然在凡尔纳的岛上他们有主场优势,但假如真的各国超越者们联合起来跟他们玩命,他们也抵挡不了多少时间。
不光客人们需要跟外界保持一定的联系,他们也需要保持跟外界的联络,哪怕现在被各国精锐围在岛上,托他们的福通讯信号比常暗岛还垃圾几分,外面也有人会帮他们搞定这桩事情。
于是这张各国首脑排排坐,像什么大型国际会议摆拍的大合照连同他们提前写好的新闻稿一道,在第二天清晨出现在各大新闻集团知名记者以及网络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自媒体人桌上。
不是匿名信件,最初参与的七位超越者们大大方方地在新闻稿的最后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没有兰波,从一开始兰波掺和进来就是为了得到他们的帮助搞定魏尔伦,对和平也好自由也好都没有那么强的渴望,当然也没有牺牲自己的伟大觉悟,超越者们需要的也只是他手里的情报和强大战斗力,并不要求兰波成为他们真正的同伴。
但是最初背叛的七人没有任何事需要隐瞒,也没有什么家人朋友需要顾忌,计划已经走到了孤注一掷再也没有回头机会的悬崖边上,他们认为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是对计划推进最有利的做法,就毫不犹豫地这样去做了。
那些收到信的媒体人都不用多仔细去查,随便找几个线人一打听,就能从各种渠道了解到他们到底是谁,又曾经在各自的祖国是什么样的身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