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舒适圈日常 第41节(2 / 2)

加入书签

万宝妆正在后院里摸鸡蛋,卿姨在旁边拿着篮子,摸鸡蛋这个事总让她觉得自己有些罪恶感,尤其是当着母鸡的面,跑到人家窝里面,把白白胖胖的鸡蛋都拿走。

听到这话,她赶紧站起身来,让卿姨把篮子放在井边,一边洗手一边应道:“来了~”

走出来一瞧,居然是这位姑娘。

那女子对着万女郎盈盈一拜:“多谢万女郎。”

“你这是做什么?”万宝妆被吓着了,赶紧将人扶起,“我可没有做什么事。”

女子笑了笑,脸上还有她青春年少时候的欣喜:“哪有这么巧的事情,万女郎刚救了翠玉,这城里就有了这样的故事,官府又为何突然去彻查多年前的事。”

“万女郎请放心,奴与翠玉相识多年,才知晓那些过去的片刻事情,其他人是无从得知的。”

万宝妆便笑了笑:“我只是尽了一点点绵薄之力,剩下的事,应该是另有其人在推波助澜。”

“奴不知道其他人,奴知道万女郎的所作所为。”她又看着卿姨,“你如今还好吗?”

卿姨便冲她温婉一笑:“我一切都好,倒是你,以后要去哪里呢?”

女子有些羞意地笑了笑:“以前有个打铁的汉子,一直在攒钱为我赎身。如今正好,他省下的钱说都给我做彩礼了。”

“这是好事啊!”卿姨喜极泣泪,忍不住走上前抱住她,惹得那女子也不住地抹眼泪。

说到这,女子将手上的瓦罐子递了过来:“没有什么好报答你们的,这是春日里,那汉子去林间树上找的蜂蜜,希望你们莫要嫌弃。”

万宝妆推脱道:“怎么会嫌弃,采蜜多危险啊,这可是稀罕东西,你拿回家自己补补身子吧。”

女子十分坚持:“万女郎,奴没有什么可报答的,请您一定要收下这点微薄心意。”

对方温和却坚定,清瘦却神色极好,万宝妆便知道她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只好接了过来,让她放宽心。

打铁匠住在隔壁县的村子里,那个村子里也不会有人认识她,不会有人轻视她,她如今要跟着铁匠回村子里去了。

没想到这个时代信息闭塞,也是有一定好处的啊,至少给了这些女子一线生机。

卿姨和她便在门口说了好一会儿的话,身后的汉子也不催她,就是憨厚的面容上带笑意地时不时看一看她。

临到要走时,万宝妆想起来什么,她将自己头顶上插着的朱钗取了下来:“这位姐姐,在我的家乡,若是有朋友结亲,便要送上自己的贺礼。如果你不嫌弃的话,请收下吧。”

女子看着面前的朱钗,又看向万女郎含笑的眼睛,含着泪几乎不能自持。

为什么有人的眼睛能如此坦然包容?像是她背后的天空,清澈辽远,纤云不染,然而微波起涟漪,一路震荡向看不见的天际。她静静地看着这昼夜之间的瞬变,浩瀚到让自己觉得渺小,却又那么地令人向往。

一旁的新雨也从怀里掏出一个自己前些日子绣的荷包:“姐姐,给你,祝你新婚快乐。”

卿姨将耳朵上的耳坠取了下来:“以后要好好的啊。”

女子颤抖着双手,流着泪将东西都接了过去,和她们告别。

万宝妆将那些蜂蜜拿进了屋子了,放在桌上,看了好片刻,最终还是忍不住勾起唇角笑了。

春日里吃蜂蜜最好不过,这日子气候多变,乍寒还暖,蜂蜜味甘性平,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解毒清热。

将那晶莹黄泽的蜂蜜舀一勺出来,加入温水和干花,清香甜润。卿姨又取了好些白梨出来,把梨子厚厚的皮削去,留下雪白的梨肉,清脆润泽,口齿生香。

春时饶淑气催黄鸟,引晴光转绿蘋,一点绿意逐步蔓延,树影绰绰,三三两两清风习习,撩动落花满春,轻灵地吹着风的软,暖暖的云烟映照一路春色。

女子坐在摇摇晃晃的板车上,她看着手上的朱钗,摸着自己的发髻,给自己戴了上去,随即拍了拍前面赶车的汉子:“我戴上这个好看吗?”

铁匠憨憨一笑:“好看,你什么样子都好看。”

惹得女子噗呲一笑:“你这个呆子。”

前面的骡子时不时发出“hui~hui”的声音,惬意闲适。那个打铁的汉子身材魁梧,露出坚实有力的胳膊,坚定地牵着骡子往前走去。

沉睡的冬天,在春天醒来了,春晨里那些曙光,在风中摇曳、轻摆,沿途都是不知道的野花,沾花带叶,柔软舒展。

第43章 野外的前串子儿 告别在能相遇的路上……

青山连绵, 山间的空气里还带着未消散的雾气,晶莹的露水顺着叶的脉络一点点滑落。这山路无人打理,杂草矮木丛生, 山径又狭窄,需要劈开前方的杂草才能过路,冷风吹来, 叶脉上的露水都落在了行人的衣裳上, 不注意就会被露水沾满身。

一位虎头虎脑的孩子在后面拉着前面人的手问道:“奶奶, 我们还要往里头走吗?”

“再走一段路啊, 树儿别急。”

“娘,再往前走一点应该会有果子了, 去年也是在那边看见的。”

一旁的男子安抚道:“大树, 别急啊, 我们再往里走走就该到了。”

没过一会儿,他们劈开前面的藤蔓就发现了一串串红色的果子,几人喜出望外,弓着腰往那边走去:“找到了!前串子儿。”

“也不知道万女郎会不会喜欢这果子, 这个时节,乡下也没什么好东西送给她。”

原来竟是李婶一家, 来这山上摘野果子来了。

“娘,您别担心, 万女郎是个和善的雇主, 她不会在意这些的。”

李婶却是叹了口气:“她在不在意不要紧, 是我们成了别人的情, 就得还的。做人呐,要感恩。”

“是这个理是这个理。”那名男子就是李婶的儿子,李沉。

李沉一边往果子那边走, 一边回应道:“我们去年不是来山上摘了不少红杏,还有不少都泡在坛子里,虽说这杏子酒也能换些钱,不如就带给万女郎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