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小户 第69节(2 / 2)

加入书签

“若以后我们家有人走上科举一路,正好能用上。”

“蒲大人的儿子?”柳二丫凑前去看,惊讶道:“我今天听蒲夫人说,她儿子前些年考中了进士,如今在京城做官呢。”

“他居然抄了一箱子书给我们?”

“是啊”

丁氏感叹着:“我瞧着从认字的蒙书,到四书五经都是齐的。里头还有他们父子俩写的一些文章,这也太贵重了。”

她这回带陶砚和二丫来,没想过要从蒲家拿什么东西走。

陶砚他爹死后,蒲家一直对自家多有照顾,说句实在话,就算当家的没死,自家也不一定能有现在的日子。

所以,她从来没有教过儿子要以蒲大人的救命恩人自居。她一直跟儿子说的,便是他爹身为县衙的捕快,领着朝廷的饷银,那么当上官遇到危险的时候,自然是要挺身而出保护上官。

领什么样的饷银,便要做什么样的事。

陶砚他爹当时若是跑了,就连她也是看不上的,要狠狠唾弃。

所以当陶砚他爹护着蒲大人身死后,她一方面难过,但另一方面,又觉得很骄傲,每次跟人说起也是与有荣焉。

这次来,也是想着蒲家这些年礼物不断,显然是一直没有忘记这段恩情。但凭心而论,丁氏觉得,当年的救命之恩早就还清了。

自家这些年还托人家的福,日子过得比别人家的要好,如今陶砚也有了差事、娶了妻,那正好过来让蒲大人和蒲夫人看看。

让他们知道陶砚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子,成家立业,自家的日子也安安稳稳的,同时也安安人家的心。

蒲大人如今都快六十了。

是个好官。

丁氏怀着隐秘的谁也没告诉的心思,想着蒲大人都快六十的人了,不好让人家一直惦记着救命之恩没还清,将来到了地底下还心中有愧。

于是拖家带口就来了。

但没想到,蒲家人还准备了这样的一份重礼。其他的布料、点心都只是寻常,只重了两三分,但这一箱子书,那是有钱都买不到的。虽然她没有读过书,只是在唐家的时候由嬷嬷教导着识了几个字,但也知道一个进士科举用过的书,有多重的分量。

不亚于手把手教导了。

蒲家这是不但想到了自家的现在,也想到了自家的将来啊。有了这一箱子书,以后自家子孙若是有那心思,便也能在科举上闯一闯。

丁氏想到的东西,陶砚也想到了。

他仔细地把这些书翻看了一遍,偶尔还会看着上面的注释出神,最后一本本地都收回了箱子里,整整齐齐地放好,再把箱子盖上。

“娘,我们把这书带回去吧。”

“好,都带回去。”

丁氏点着头,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抹了一下眼眶。然后转头对上儿媳妇柳二丫的脸,她又笑了起来,“二丫,你不是想吃炸金花吗?”

“走,娘带你做去。”

她说着说着站了起来,“这菊花啊,除了炸着吃,还有别的吃法。加鸡蛋和面粉可以做‘菊花饼’,包在饺子里头就是‘菊花饺子’、还有什么‘菊花枸杞粥’‘菊花酥’、‘菊花糕’、‘鸡汤菊花豆腐’等等,多着呢。”

“娘你不是腿疼吗?”

柳二丫把她拦了下来,“今天还是歇着吧,我们改天再吃。陶砚把热水提来了,娘你先泡泡脚吧。”

“对啊,哎呦我都糊涂了。”丁氏拍着自己的额头,转身又坐了回去,“哎,娘老糊涂了,把这事给忘了。”

“那我们明天再吃。”

“让娘给你做一席菊花宴,好吃着呢。”

第72章 有喜了(二更)

第二天, 吃过了一家人一起做的菊花宴,陶砚和柳二丫两个人出门去玩,虽然庙会还没开但县城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说起来他们成亲这么久, 还没有单纯的出去玩过呢。

尤其这次还是在郡城这样大的地方,处处都和石县不一样, 所以不但柳二丫兴致勃勃,陶砚也很高兴。他们先是去了瓦肆, 看人唱戏还有玩杂技,然后又听了店小二的推荐,租了船去游湖。

不过这个柳二丫不太喜欢。

应该是她从小就没有坐过船的缘故, 船一动她就晕, 总觉得自己就要掉河里了, 所以一路上是紧紧地抓住陶砚的手不松开, 中间还吐了一回。

直到下了船才缓过劲来。

然后他们又去逛了街市, 买了一些小玩意儿,最后回来的时候路过一家百年老店,还买了一家烧肉和烧鹅回来吃。

而第三日, 则是庙会的日子。

一大早, 两人就起来了,因为丁氏不去,所以今天还是只有他们两个人。他们先是按照丁氏说的, 先去城隍庙烧香还愿,然后便开始逛庙会。

庙会可比街市上热闹多了。

不但有傩仪, 还有舞狮子可以看,就连城里的戏班子也在空地上搭了台子,戏是一出接着一出,唱得好的, 还有人叫好着往台上扔银子。

除了这些之外,什么吃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有些东西就连柳二丫看着都移不动道,买了一堆,都塞陶砚怀里让他拿着了。

“好热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