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 章一更(1 / 2)
“这手艺真绝了, 好逼真。”
盛言楚下榻走到光线好的地方,举着石头看上面的河流和鸟哨, 不禁吟咏起上辈子学过的《核舟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 为宫室、器皿……”【注1】
他折回步子来到钟谚青面前,笑道:“奇人王叔远用的是一寸长的核桃,而你用的是坚硬的石头, 若真要比一比, 我认为你这个难度要更高些。”
“盛小兄弟喜欢就好。”钟谚青似乎很久没见过有人这么直白的夸他,不自在的解开大氅, 憨憨笑道, “这玩意是我在游学路上捡的, 我瞧着石头纹路好看, 闲着无聊的时候便拿出来在地上打磨, 如此方有这石头上的一片天地。”
盛言楚爱不释手的反复看着雨花石, 挑眉道:“这石头小的很,你在上面作画想来很费功夫吧?将这些都给我,你不心疼?”
钟谚青连忙摆手, 一副舍生取义的决然模样:“怎会心疼?多亏了盛小兄弟的法子我才能进到郡守府见到姑母, 只恨我现在身无分文, 若我是那堆金积玉的人家, 我定要拉几车黄金过来好生感谢感谢盛小兄弟。”
盛言楚没好气的瞪过来:“悠着点, 读书人何故嘴里总挂着这种金玉财宝的话?外人听到了会笑话你的。”
钟谚青伸手笑着掌嘴:“是是是, 盛小兄弟骂的对。”
“等等, 你怎么知道我姓盛?”盛言楚顿了下,迟疑的问,“是卫大人和你说的?”
“小兄弟不是说你我名字中间都有言字码?我一想最近如你这般大的读书人能自如进出郡守府的, 大概就只剩下卫姑父下帖子相邀的盛言楚了。”钟谚青眼睛发亮, 一口气将自己的猜想说了出来。
盛言楚神态和煦,目光落在钟谚青那一身华丽的锦袍上,意有所指道:“卫大人这是认了你?”
钟谚青以为盛言楚问的是认侄子的事,开心的点头:“我一提我娘,杜姑母立马就记起了我,还怨我为什么这么些年都没写信给她,哎,哪里是我不愿写,实在我漂泊在外,根本就没机会写信寄过来。”
盛言楚默默的松了口气,眼神示意孟双去客栈要壶热茶来,他则挑了钟谚青的话头,和钟谚青聊起临朔郡外的风光。
钟谚青虽是咸庆郡人士,长这么大真正呆在咸庆郡的时间相当少,自打会走路吃饭后,钟谚青就在五湖四海上流浪,在江南府学了两年后,钟谚青又跑到京城小住了个把月,说是‘住’,实则过得跟乞丐的日子相差无几,吃百家饭,行乞讨到了银子,钟谚青就会拿去买笔墨纸砚和书籍。
读了一肚子的学问后,钟谚青打算回咸庆郡下场科举参加县试考个功名,然天不遂人愿,他家祖屋倒了,做保用的几两银子埋在废墟下没有踪影,钟谚青仰天无泪,正当走投无路时,偶然听到有人说隔壁临朔郡的郡守姓卫,钟谚青一下留了心,辗转打听后钟谚青开怀大笑,暗道天无绝人之路。
得知临朔郡郡守夫人和自家亲娘有弯弯绕绕的关系后,钟谚青立马背起家伙步行至临朔郡。
当盛言楚听到钟谚青说自己是一步一步走到临朔郡的,盛言楚不由竖起大拇指:“天寒地冻的,也难为你有这份耐心和毅力,只不过你就不怕你找错了人白走了这一遭?”
“找错了就找错了呗。”钟谚青厚脸皮的道,“我这些年走的错路又不止这一条,若临朔郡郡守不是我卫姑父或者杜姑母不认我 ,我是不会有怨言的,到时候在临朔郡吃吃喝喝玩一趟再回去就是了。”
“你没银子拿什么吃喝?”盛言楚背靠着墙,手里捧着孟双让小二刚送来的热茶,热茶腾起的氤氲在他眼前升起丝丝雾气。
这话问的钟谚青一张俏脸悠悠泛红,赧言道:“我爹娘死后,这么些年我都是四处要饭吃的,总之饿不死……”
盛言楚怔了怔,忽而笑开:“从前艰辛都是积淀,你瞧,你现在锦衣加身,总算是否极泰来了。”
“啥?”钟谚青听得云里雾里,指着身上华丽的衣裳道,“等我借了做保的银子,这些衣裳我要还回去的。”
“还?还…回去?”这次换盛言楚瞠目结舌了,只听他结结巴巴的道,“你现在都是郡守府的公子哥了,卫家还能缺你一身衣裳?”
钟谚青略略一忖,便明白了盛言楚的话,凉凉开口:“城中谣传杜姑母有收养盛小兄弟为儿子的意思,如今看来是真的了。”
“假的!”盛言楚低声咆哮,“卫夫人从来没提过这事,你可千万别信,刚见你一身华服进来,我还以为你、你…哎…”
末了,盛言楚深深叹了一口气,眼神怨怨的睨了一眼钟谚青:“白瞎了你这一张好看的皮囊,怎么就没拢住卫夫人的心?”
他还要过几天才能回静绥,只要进郡守府,肯定还要跟杜氏打交道,若是钟谚青当了杜氏的干儿子,他就不用再假笑应付杜氏了,以及杜氏那一堆补品。
钟谚青心思活络,听出了盛言楚话中的深意,扑哧一笑,道:“盛小兄弟果真有趣,若换做旁人,知道自己入了杜姑母的眼,怕是做梦都能笑醒。”
盛言楚干笑两声,没接话茬。
钟谚青看出盛言楚不太喜欢开这个玩笑,话锋一转,说起游学路上的趣事,果然盛言楚又恢复了之前的温和。
听着钟谚青嘴里跑出来的精彩故事,盛言楚由衷的羡慕,见钟谚青说起京城的见闻,盛言楚含蓄的问:“听说京城几位未封王的皇子都在国子监求学?”
皇家书院是有,但老皇帝并没有命人开院,而是将膝下几个未及冠娶妃的儿子全部塞进了国子监,美名其曰是磨炼,实则是放任不管罢了,丢的远远的也好省心。
放在心尖尖上的太子和四皇子的待遇就相当好了,太子东宫有数不尽的先生,四皇子也不遑多让,翰林院的编修编纂轮休上府教学,两两一比较简直是天壤之别,盛言楚都开始怀疑老皇帝是不是只把太子和四皇子当儿子。
“几位皇子的确在国子监求学。”钟谚青直起身子,正色低语道,“此事在京城都快成了老百姓饭后茶余的笑谈,除了太子和四皇子,混在国子监的皇子足足有三人,五皇子,六皇子以及七皇子。”
盛言楚捧着茶盏贴过来,亦是哑着声音,问:“你见过几位皇子没有?”
钟谚青摇头:“国子监我倒是站门口看了两眼,但几位皇子我是一面都没瞧到。”
见盛言楚满脸失望的坐回去,钟谚青嘴角含笑:“盛小兄弟难不成对某位皇子有了儒慕之情?”
盛言楚眯眼看过来,顺着钟谚青的话悠悠道:“儒慕?谈不上。说句大不敬的话,宫里的皇子才学出色的唯有太子和四皇子,其余三位……上不了台面。”
钟谚青很是赞同:“你说的对,虽说都是天家的孩子,但国子监的三位皇子属实难登大雅之堂,我是去年进京的,恰好年底国子监选馆,几位皇子的学问都没过关,此消息传出来后,据说宫里的皇上气的好几天没吃下饭。”
“竟这般差劲吗?”盛言楚五指收紧,试探道,“三位皇子不会都还待在称颂馆吧?”
嘉和朝国子监沿用的是将书生按照良莠分开教学制度,也就是说进到国子监的学生,会按他们自身拥有的资历分到国子监下边的六馆学习。
六馆中最为初级的三馆分别是尚文,高节,称颂,这三馆别看是同一阶层的读书之所,实则内里区别大了去了,备受读书人唾弃的是称颂馆。
称颂馆里的学生都是一些纨绔子弟,把他们放在称颂馆纯粹是为了方便让这些权贵子弟们在国子监里镀一层金罢了,要说做学问想都别想。
“六皇子有点出息,去年侥幸升入了廉明馆。”钟谚青捡起桌上的干果吃的欢,边剥壳边道,“其余两位还是老样子,呆在称颂馆已经成了老人了。”
在尚文、高节、称颂三馆学习了一年半或者一年时间后,如果当事人能够熟练掌握九成的四书五经,到了这一阶段,他们可以跟祭酒大人进行申请升馆,经过国子监相关考核,他们才能有机会正式进入凛然、廉明二馆继续深造。
凛然、廉明还不是国子监的顶尖学馆,学了一段时间后,倘若在经史方面有足够的见解,加之学子性情襟怀坦白,便可以有机会进到国子监最高级的学馆——赤忠馆。
只有进到赤忠馆的学子方有入朝为官的机会,要么走祭酒大人的推荐前往朝廷六部参政,要么肄业后不做官,而是继续走科举之路。
一路攀爬到赤忠馆的学子,大抵都会选择前者,毕竟赤忠馆的存在就是为了给官宦子弟开做官的后门,真要下场科举,这些从小锦衣玉食的公子哥未必能考中科举,所以想做官只能走赤忠馆这条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