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崛起的根基(1 / 2)

加入书签

看几人还都是满脸疑惑,胡杨只能进一步解释道:“东北的工业体系在运动之前就已经建立完成。所以十几年前的老底子,没有在运动中遗失损毁的那些,才是真正能让咱们了解这些厂子的有效资料。”

胡杨说的已经很直白了,几人又都不是愚笨的人,所以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日后很多将会影响中国甚至世界的企业和行业,都是在这个时期诞生或是已经产生了雏形。

胡杨说道:“我从书上看到,国内外的专家对中国未来的预测主要围绕两个词,改革和转型。相信大家都已经有这种感受,身边大部分的人和事都在不断变化。而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多的机遇。而我们就要抓住这些机遇。”

邢鹏问道:“胡哥你让我们对老厂进行摸底,也是为了抓住这些机遇吗?”

胡杨肯定的说道:“当然,工业永远都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崛起的根基。我们沈阳乃至东北,都有非常好的工业底子。这么好的先天优势,当然不可能舍弃。我们前期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了以后涉足工业领域积累资金、关系和人才。”

邢鹏更是笑着说道:“那看来我得找人到各个老厂去收破烂了。不光要弄清楚他们的家底,还要弄清楚家里都几口人。谁是靠谱的孩子,又有谁是败家子。”

胡杨则说道:“收破烂也是一个好营生。现在遍地都是机会,有大量的行业空白。在任何一个领域中做大,包括收破烂在内,都可以积累大量的财富。

冬梅嫂子说道:“可不是吗,我就观察过那个收泔水的。他不光收咱家和这附近的饭馆。还收机关厂矿的食堂收。我就问他自家有那么多猪要喂呀。结果他说了,不是给自家的猪吃,是运回去低价卖个农村的养猪户。这可是无本买卖。”

胡杨说道:“这个例子很好,但这也不能完全算是无本。时间、精力、体力都是成本。他们付出的时间和劳动力的成本,不能说无,只能说是很少。

而你们要注意,人力的成本只会一直上升。而包括时间和精力在内,有很多隐性的成本也是不能忽视的。有很多现在并不明显,但以后一定会逐渐显现出来,这些你们都要注意。”

看到几人的眼神中都只透着些许的不解。胡杨也知道这并不是简单信息,只要知道就行了。而是接受一种新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的输出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接受的。

想到这里胡杨说道:“我不是让管冲在香港那边订购了一批杂志吗。里面有一些就是专门给你们的。还有本地的报纸,包括北京和广州等几个重要城市的报纸,也要定期买回来看。”

孙福生担心道:“国外杂志我们能看懂吗?”

胡杨说道:“我让管冲尽量给你们买是繁体字的。不过里面还是会有英文和其他外语,还有行文应该是按照他们说的粤语习惯来的。你们一开始看肯定会有困难,但希望你们能够克服,就当这是一个任务。”

听到任务这个说法,桌上其他人都知道胡杨这不是随便说说的,他们也不能随便应付。

几乎不怎么说话的戚扬,极罕见的主动开口说道:“香港有那么重要?”

戚扬平日惜字如金,主动开口一词当然是要给点面子的。更何况胡杨认为戚扬这话并不是广为了为自己解惑而问的。

“很重要,比你们认为的都重要。”胡杨首先定了一个基调,然后接着说道:“香港的金融体系很发达。有些杂志把香港与纽约和伦敦并称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但这些东西离咱们还远,所以我要说的是金融和贸易之外的东西,香港的娱乐文化。”

这又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说法。娱乐、文化放在一起说,在八十年代还是个很新鲜的说法。

胡杨说道:“我今天回来时候,听到街上到处都在放港台歌曲。街上喇叭裤和蛤蟆镜也随处可见。”

邢鹏笑呵呵的说道:“胡哥这可不是吹的,整个沈阳城里六成以上的蛤蟆镜,八成都是从咱们手里出去的。”

胡杨先给了他一个大拇指,然后接着说道:“我在书上看到这么一个说法,叫过度补偿。意思就是说,你缺一个东西久了,等到有能力得到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要的比正常的更多。

比方说你如果饿久了,再吃东西的时候都会吃到撑,而不是刚好吃饱。渴、穷、苦这些都是这样。”

看到几个人都若有所思,在这里胡杨稍没有马上说下去,而是停下来给他们点时间消化一下他这段话。

邢鹏说道:“胡哥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这样的事儿还挺多的。”

冬梅嫂子也说道:“我就是,以前没钱就舍不得买雪花膏。后来手头不紧了,就一下子买了十几盒回来。你大哥说我,买这些雪花膏够用好几年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