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 尘埃落定(2 / 2)

加入书签

蒋介石轻轻拍了拍肩上妻子的手,说道:“如今徒愤无益,还须勉强支持,为国相忍。对汉卿,我已打算令其辞职,望其顾全大局,同时另组北平军事委员会。对于汪兆民,我已经嘱托唐有壬转告他北方及出兵热河计划的实情。希望这样能够有所成效!”

宋美龄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轻的从背后抱住了蒋介石。老蒋的心里也一阵温柔,轻声说道:“如果数日之前,双方能略加忍耐,不发表攻击电文,则出兵之计可成;今日竟激成北方将领之怨愤,而使此计划中阻,不知汪兆民是否后悔自己的鲁莽,说到底,汪兆民终非可共谋国是之人啊!”

一席话到出了蒋介石的心声,现在的他一时又离不开这二人,于是下定决心之后,他便施连环计:留住汪精卫以牵制张学良,留住张学良以限制汪精卫。

首先他选择设法留住汪精卫,八月中,他电讯汪精卫“诚恳”表示,希望汪精卫能继续负政治责任,汪精卫如是坚持辞职,则与其共进退,并称同意张学良辞职。

果然,汪精卫见到此情境,便同意先回南京,在八月十六日从上海返回南京。

蒋介石通过蒋伯城试探张学良所能接受的处置办法,得到答复后,在十六日,何应钦主持的第五十六次行政院会议上,何应钦称奉军事委员会之命,准张学良辞北平绥靖公署主任职。

在汪精卫回到南京后,次日,由汪精卫主持召开第一二三次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撤销北平绥靖公署,改设军委会北平分会,张学良以中央军委会委员的身份留在北平。

会后,汪精卫上江西庐山会晤老蒋,表示可留任中央政治会议常委职,坚辞行政院长职,老蒋坚决不准。最后决定汪、张的遗留问题待***四届三中全会上解决。

民国二十一年八月十九日,南京政府正式发布命令,任命了北平军分会委员,由蒋介石兼任北平军分会委员长。

八月二十日蒋介石汪精卫由庐山分手,汪精卫返南京,蒋介石赴武汉。

汪精卫到南京后召开中央谈话会,他提议由宋子文暂代行政院长。

而在北方由于张学良坚持辞职,华北宋哲元,万福麟,商震等二十九路军,东北军,晋军共五十七名将领名通电,表示要与张学良共进退,经各方调解,张学良取消了避入颐和园不再过问政治的计划。于是张学良仍然留任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

八月二十五日,***中央常会正式作出决定由宋子文代理行政院长,这场风暴终于暂时平息了下来。

说到底,酿成这场风波的根源还在于蒋介石。

张学良从东北易职以后,表面上一直听命于***中央。东北丧失,退入关内,但是依旧拥兵自重,表面上对蒋介石言听计从,可一旦涉及东北军的核心利益,则一直左推右挡。

蒋介石对张学良表面看来多方关怀,但因张学良重兵在握,又不许中央军进入华北,恐其难以驾驭,有碍于推行他的对日政策,所以一直在计议把东北军的指挥权抓到手。

蒋介石可以说是一手制造了汪张矛盾,又顺风使舵,借汪精卫之力压张学良交出部分兵权,又借张学良之口给汪精卫以难堪,控其锋芒。

他两边作好人:允张学良辞职,结汪精卫出了一口气;张学良同意改组东北军,由蒋介石兼任北平军分会委员长,标志东北军已无力阻挡蒋介石的渗透。

同时蒋介石又将华北军队的主持权交给了张学良,让他代行委员长的职权,使张学良感恩于他;蒋介石给汪精卫很大面子,使汪精卫感到蒋介石确实离不开他,但又对蒋介石明显袒护张学良的作法极为不满。

为了观察蒋介石是否有诚意继续与他合作,汪精卫于九月初躲进上海医院,又进莫干山,行踪诡秘,让蒋介石的人找不到他。

汪精卫称病重,须出国疗养,向中央请假三个月,坚持辞职。

汪精卫的意图在于压蒋某人放弃对他的控制。可是蒋介石虽然仍要利用他,又不肯给他更大的权力,于是决定,不同意汪精卫辞职,只给假三个月出国体养。

这样,汪精卫便于民国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去了德国。

这是后话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