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 司马光与王安石的过招(2 / 2)

加入书签

王安石收到司马光的两封书信后,回了一封非常有名的信,被选入高中课本之中,那就是《答司马谏议书》。

他在信中,前面也是先客气客气,然后,逐条辩驳司马光,说:“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也就是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好,诽谤的人多,那是很正常的。

他接着说了变法的艰难和好处,还引盘庚为例,说他“不为怨者故改其度”,所以最后能够成功。

王安石的回信,一句话,我将变法到底!也就是说,他不会接受司马光的建议。

这一点,可见王安石真如司马光说的那样,就是自信太过,也就是执拗,不听人言,而王安石确实如此。

司马光接到王安石的回信后,回了一封反驳的信,我认为,这封信,比起王安石的更有水平,所以,全文录下:

光惶恐再拜,重辱示谕,益知不见弃外,收而教之,不胜感悚,不胜感悚。

夫议法度以授有司,此诚执政事也,然当举其大而略其细,存其善而革其弊,不当无大无小,尽变旧法以为新奇也。且人存则政举,介甫诚能择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苟有司非其人,虽日授以善法,终无益也。介甫所谓先王之政者,岂非泉府赊贷之事乎?窃观其意,似与今日散青苗钱之意异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顾以此独为先务乎?今之散青苗钱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之息,谓之不征利,光不信也。至于辟邪说,难壬人,果能如是,乃国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与变法而讲利者,邪说、壬人为不少矣。彼颂德赞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盘庚曰:“今我民用荡析离居。”又曰:“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又曰:“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又曰:“非废厥谋,吊由灵。”盖盘庚遇水灾而选都,臣民有从者,有违者,盘庚不忍胁以威刑,故勤劳晓解,其卒也皆化而从之,非谓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也。光岂劝介甫以不恤国事,而同俗自媚哉?盖谓天下异同之议,亦当少垂意采察而已。

幸恕其狂愚。不宣。光惶恐再拜。

信的开头,也是客气一下,说能够收到王安石的回信,实在是太给他面子了!

接着,第二段开始反驳,说变法应该改变不好的,留下好的,如今你尽变旧法以为新奇,这是错的;再接着,指出王安石用人的错误,应该让有司择优而用,不然,“终无益也”,后面提到王安石的用人,用那些颂德赞功、迎合奉承的人;之后,指出青苗法的弊端,就是在增加百姓的负担,地方政府成了剥削百姓的工具;再之后,就是最精彩的反驳,所用的,正是金庸《天龙八部》中慕容氏的绝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王安石在回信中引用了盘庚,司马光也用盘庚来反驳王安石,盘庚迁都,是因为原来都城经常发生水灾,而且,他迁都,也是通过民意,他没有“胁以威刑”,没有“废弃天下人之言而独行己志”,换句话来说,就是王安石你呢,不恤国事,也就是不理会百姓的怨言,群臣的议论,专断独行,哪里和盘庚有的比啊!

精彩!实在精彩!

慕容氏要是知道司马光也把他们家的绝招使得如此精妙,恐怕要自愧不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