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齐骏的兽性(1 / 2)

加入书签

凌晨三点多,万籁俱静,整个大地额都沉浸在梦乡中!

李金哲起夜摇摇晃晃向着卫生间而去,闭着眼睛,脱下睡裤!

忽然他猛然睁大双眼,残存的睡意消失的干干净净!

脖子上冰冰的,那股寒意似乎连毛孔都像针扎般的疼!

就在对面的镜子上,多出来一张脸,一张看似非常普通而又陌生的脸,还有一把匕首横在了脖子上。

在客厅柜子里有十万,你可以拿走,我不会报警,李金哲低声说道!

对方笑了笑露出雪白的牙齿,李金哲忽然有种感觉,一种似曾相识,但就未尝试过的感觉。

那还是他头一年知青下乡的时候,有一次他赶着马车给县里送粮,回来的路上车坏了!

荒郊野外只有他一个人,守着一辆坏掉的马车苦捱着,等待着天亮。

就在那天晚上,他遇到了一只狼,黑暗中绿油油的幽光,雪亮的獠牙,带给他一辈子恐惧的烙印!

后来他回到城里,紧跟着一路高升,他原以为已经忘记了那个恐惧,但就在这个时候他再一次想起,深夜面对孤狼的感觉!

还没等他说话,只听到对方在耳边低低说了句话,我代齐少向你问好。

李金哲浑身的毛孔瞬间炸开,头发根似乎都立了起来!

可就在这时卫生间的灯瞬间灭了,陷入了一片黑暗中……!

李金哲的女人早晨醒来,看见身边的空处,伸出手又摸了摸冰凉的被褥,嘴里不禁嘟囔了一句,大清早晨也不知道去哪里野,干脆死在外头好了。

说完这句话,起身下地向着卫生间而去,也就过了十几秒钟,忽然房间里传来惊恐之极的凄厉叫声。

一个女人坐在地上,嘴里拼命的喊着,而一个男人直挺挺的站在门跟前,睡裤脱在脚跟前,死金鱼般眼睛向外突出着,嘴巴半张着,一把军刺穿喉而过,将整个人钉在门上。

什么?李金哲死了,我在电话里惊声叫道,曲江辉大早晨就告诉了我这个惊人的消息。

青州地委副书记,在家被人谋杀,死状极为凄惨,这个消息不胫而走,被传的沸沸扬扬。

而且这个消息胡书记还亲自打电话过问,并且要求青州公安局限期破案,一定要将凶手抓捕归案!

说实话,这个事情给青州整个领导班子施加了非常大的压力。

我专门参加了案情分析会,在会上曲江辉将现场勘察结果以及尸检报告结果,做了一个详尽的汇报。

但是有利于破案的线索并不是很多,留在现场唯一的凶杀工具,就是一把军刺!

这把军刺是56三棱军刺,是56式步枪的刺刀的早期型号,也包括56半自动步枪和部分56式自动步枪。

56式三棱刺刀是53式军刺的增强版,更是华夏军工技术,沿袭继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兵器的巅峰之作。

56三棱刺刺入人体以后,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血槽迅速将空气引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子,主要是堵住了通往脑部的血管而使脑部产生循环障碍,进而造成脑组织缺氧,然后迅速死亡。

它的设计是以刺和放血为主,劈、挑、削的功能较弱。

刺入人体以后,三棱枪刺扎出的伤口,大体上是方形的窟窿,伤口各侧无法相互挤压达到一定止血和愈合作用。

而且,这种伤口无法包扎止合阻塞住血管,只需刺入人体任何部位8cm左右就可使敌手即刻毙命。

而56式三棱刺刀且在消除负压的体腔内将刺拔出,毫不费力,这是异常实用的杀人利器。

除此之外磷化处理表面惨白的光代替了烤蓝,冶炼时出于金属性质的需要加入了一定量的砷元素,在战场上表面的磷涂层磨损后暴露出含有砷的钢体,即使只擦伤敌人的皮肤也很难愈合。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江湖上会流传出种种“军刺浸泡过毒素”的传说

当曲江辉介绍完56三棱刺之后,我忽然想到一部电影中南海保镖,其中在停尸房那场精彩的打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尤其就在那时候军刺这个武器也印入我的脑海中!

没想到李金哲竟然死于56三棱刺之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可我脑海中还有一个念头,蒋佩佩男人也是死于军刺之下,难道作案的会是同一个人吗?

我把这个事情跟曲江辉进行了交流,曲江辉说很有这个可能,而且他也想到了,但苦于手头的线索实在太少,无法锁定具体人,案件进展异常的缓慢。

我考虑了下说到,你跟我来!就这样曲江辉跟我走进办公室,把胡书记给我的那张照片拿出来递给了曲江辉。

曲江回看见照片,脸上露出诧异的表情,而我对他说道,这张照片怎么来的,你没有必要知道,但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杀人凶手!

曲江辉难以掩饰脸上的骇然之意,而我摆了摆手说道,有些事情没有必要去追逐真相,糊涂一些好!

曲家辉犹豫了一下,点点头说,他明白了,我然后接着对他说,你现在就去把这张照片里的人身份调查清楚,记住只有你和我知道!

曲江辉点点头,而我继续看着他,曲江辉迟疑了下说道,如果这个事情传出去,他甘愿受一切纪律处分!

我点了点头这才继续说道,南平要和青州合并,抓住机遇!

听到我说这句话,曲江辉的脸上露出一丝兴奋的潮红,紧跟着再次郑重的点点头……!

我把心中的推测跟胡书记说了,并且说打算从追查李金哲谋杀案入手,追查那个人的下落!

胡书记对我的思路还是认同的,并再次叮嘱我,这个事情一定要小心,对方绝不是普通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