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长孙逃荒记 第4节(1 / 2)
不过,还有一事未曾解决,在众人的注视下,周长宁站出来朗声道:“诸位叔伯,我们这一路上还不知道会遇到些什么困难,早上咱们缴获的那十柄佩刀都在这里了,尚有余力的叔伯可以过来领取一把刀,佩在腰间,万一有匪类劫道或者遇上了心怀歹意之人,好歹有个反抗之力,不至于束手无策。”
从一开始,这十柄刀就没有离开过周长宁的视线,虽然没有真正经历过逃荒的情景,可他从来不介意把人心揣测得更糟糕些,武器这种东西,在乱世之中就代表着保命的能力,不管怎么样都不可能嫌多的。
而之所以是周长宁自己站出来,而不是由周大新“代劳”,一自然是出于周老爷子的默许,二来嘛,是因着接下来的这段时间,他需要在队伍中有一定的话语权。
古人常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哪怕周长宁此前已经中了童生,可是族人对他的印象仍旧停留在“一个会读书的后辈”上,并未将他真正当做能够顶立门户的人看待,因此,周长宁才说出了这番话。
自然,哪怕周长宁不说,在场的众人也并非傻子,晓得在逃荒的途中什么样的可能都会有,当下,除非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哪怕遇上歹人也不一定有那份勇气提刀迎上,剩下的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一个人来领了佩刀。
周家自然是剩到了最后,看着仅剩下的两柄刀,周二柱和周三全对视一眼,最终还是周三全拿了一把,而等到周大新准备去拿刀的时候,却是周长宁阻止了他,径自把最后一柄刀佩在了自己的腰间。
不好过多耽搁众人的时间,周大新尽管诧异,却没有多说什么,似乎是默认了自家儿子的举动一般。
万事俱备,一行人也不再耽误时间,沿着小路向着山后的方向走去,虽然村人平时进后山都是直接走山里的那条路,可是他们眼下是要逃兵役,还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才能再返回故土呢,自然是把家里能带上的、可能会用得到的东西全部都带上了,山路崎岖,推着板车走山路不仅更加费力,也会凭白耽搁了赶路的功夫。
而他们现在走的这条小路则不同,尽管同样是泥土铺就的,甚至还比山路多绕了一截子,但只要不下雨,还是要比那条山路平坦好走得多,二者权衡之下,自然还是以小路为最优选择了。
作者有话说:
第十一章 途中
也正是因为到了古代,周长宁这才理解了什么叫做“不要小瞧了古人的智慧”,在古代,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都有可能发生大规模的逃荒,长此以往下来,古人应对逃荒也已经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更何况周老太太便是亲身经历过逃荒的人呢。
早在他们一家人还在家里未出发的时候,周老太太便寻了家里孩子已经穿不上的旧衣,剪成一指多宽的布条,让每个人都结实地绑在腿上,说是这样可以减少因为长时间走路给腿部带来的酸痛感。
周长宁一看,这不就是当年红军长征的时候用过的法子吗?原来在这个不知名的异时空里,这个办法也早已经被人想到并且普及开来了吗?
再一看现在和他们一道赶路的同村人,也无一不是同样的“打扮”,即使有那么一两户人家不明就里的,也总有相交好的人家过去“指点”一番,一家子落在队伍后面,绑上布条以后再赶上来,因此,不一会儿,这个逃荒的队伍便显得格外整齐了。
小路自然没有官道那么宽,容纳不下这么多户人家同时并排前行,因而,在这样一长串的队伍中,自然是周老爷子一家人领头,其他户人家紧跟在后面,细细一看,或许正是出于某种默契,每户人家都无疑是将女眷和孩子护在了最中央的位置,成年壮丁则是推着板车走在外侧,刚才领了佩刀的便更是如此了。
一行人埋着头只知道赶路,就连说话声也不经常听见,似乎是怕开口说话凭白浪费了力气似的,也幸好如今秋季刚过,冬季还未至,虽然大白天赶路仍旧避免不了太阳的照射,但是阳光的灼热相比起夏日来说倒也不是那么让人难以忍受,何况他们也算是走在了山林间,还有这林子能够带来一丝阴凉呢。
“长宁,走了这么长一段路了,你也歇一歇吧,板车我和你爹来推就好。”一行人只顾着赶路,速度自然不满,眼见着已经绕到村里的山后面来了,林氏出声如是道。
她虽然还提着两个比较轻便的包裹,但是相比起推车要费的力气来说,已经是轻松太多了,只不过,当娘的哪有不心疼孩子的?何况孩子他爹逃回来以后还特地找了个功夫跟她说了儿子生病的事情,她便更不能接受儿子劳累过度了。
周长宁心中大致估算了一下时间,摇摇头道:“没事的,娘,我还不累,不过,估摸着也到用饭的时间了,您去跟爷爷说一声,让他看着找个合适的地方,让大伙儿用过饭歇歇脚再继续赶路吧。”周长宁不着痕迹地岔开了话题,另给母亲找了个轻松的事儿来做。
原身周长宁自小没做过这种“卖力气”的活计,但是林氏又何尝做过呢?周家聘了她当长房儿媳,又不是当长工使的,别说在娘家的时候了,自打进了周家的门儿,林氏的日常工作也不过是操持着家里的里里外外罢了,至于地里伺候庄稼的活儿,自有周家三兄弟去做。
而这些,完全接收了原身记忆的周长宁也是都知晓的,要是他实在累得要趴下了也就罢了,可事实上他能够从容应对这突然转变的处境,自然是有他的依仗的,要不是生怕和他共推一辆板车的周大新察觉出来不对,只怕周长宁还能够当场给众人表演一个单手举大石呢。
农家人只有在农忙的时候才会是一日三餐,其他时间一日都是只用两餐的,然而在逃荒的途中情况便有所不同了,时刻保持体力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才是必要之举,更何况今日一大早众人都只忙着收拾行李,恐怕大部分人到现在腹中早已空空了,哪怕周长宁不让林氏来提醒,周老爷子也是要寻摸着地方歇脚了。
眼看着队伍都要走上通往桐乡镇的小道了,周老爷子这才扭头对大儿子说了一声:“告诉后头的人,我们在左前方那片林子用午饭,顺便歇息一下。”又对着额头上已有汗珠时不时滴落的周三全喊道:“老三,从你娘那儿取几张饼子,找几个人和你一起去附近查探一番,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水源,能让大家伙给水囊里添些水。”
他们这才刚刚上路,暂时倒也不用发愁粮食的事情,但是天气不算凉爽的情况下,他们还要赶路,大幅度消耗体力,没有水那就是万万不行的了,虽然这条通往桐乡镇的小路周老爷子最多走过两三次罢了,但是他依稀记得,接下来一直通到镇子上的这段路,两边更多的是镇子上富户租种给佃农的土地和低矮的灌木。
周三全应了一声,把推着的板车放到歇脚的地方,轻声对着自家媳妇儿说了句话,便依言拿了饼子去后头的队伍找人了,他脾气爽直,在村子里人缘一向不错,很快便找好了三个看上去和他同年龄的壮汉一起离开了队伍。
而这厢,每户人家之间隔着的距离都不远,口耳相传之下,周老爷子的话很快便传到了队伍的末端,众人各自找了树下阴凉的地方歇下了。
不过,早上出发得还是匆忙了些,有些机警的人家尚且能记得将一部分粮食做成了干粮,现在只需要拿出饼子来用饭即可,但还有一些人家手忙脚乱之下,竟是忘了这回事,现下哪怕各自推着的板车上有一袋袋粮食,可是没有做饭的水,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呐,只能一家子面面相觑,大眼瞪小眼的,面上不乏有些许讪讪之色。
到底是同一个村子出来的,他们眼下也并未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周老太太也没有那么心狠,和周老爷子对视一眼,互相明了对方的想法之后,便分出来几个饼子,指使孙女道:“霜丫头,把这些饼子给你二堂伯一家拿过去吧。”
周老太太说的乃是和周大新三兄弟一起先是从那些兵丁手下逃了出来、随后又下定决心要和他们逃荒的周成根一家,他是周大新的堂兄,父亲在周老爷子这一辈中行三,只不过,他父亲倒霉,年轻时有一次独自上山遇到了野猪,猝不及防之下,被野猪的獠牙拱到了,被族人找到的时候,身体都已经凉透了,只留下一家子的老弱妇孺。
这一家三代单传,周老爷子作为里正看在同族的情分上也难免要多看顾几分,来往也就渐渐多了起来,两家的关系比起同族的其他人家来说自然也要更亲厚些许。
另一边,眼看着里正一家都做出了榜样,另一户姓周的人家也就不再扭捏,大方地把一部分干粮分给了一户没有准备的人家,看那数量,就算不够这户人家人人吃到肚子撑,也最起码足以提供让他们挨到晚上的体力了。
“长宁,水囊里还有水吗?饼子太干了,难免噎得慌,喝两口水填填缝儿吧。”周大新坐在儿子身边,拿起他随手放在脚边的水囊晃了晃,轻飘飘的,便将自己手里的竹筒递了过去。
第十二章 往事
除了周老爷子和周长宁用的是家里唯二的两个水囊,其他人都是用的竹筒来喝水,竹筒本就不大,一路上走来,体力消耗也不小,这一行人中大部分人的竹筒早已空空如也了,也就是像周大新这样做父母的,心里面还挂念着孩子,哪怕是喝水的时候也不免克制了些许。
闻言,周长宁低垂下眼睑,令人看不清他眼中的神色,声音却依旧温和:“爹,不用了,刚刚我已经喝过水了,现在也不渴,再说,三叔这不是出去找附近有没有能喝的水源了吗?我都这般大的人了,哪里还需要您挂念渴不渴这样的小事?”
周长宁最后的话里带着些许笑意,似乎是为自己已经长大却还被父母看做孩子有些羞恼,又似乎带着些别的深意,哪知,周大新虽然收回了手,却答得认真:“哪里的话?你就是再大,在爹娘眼里也是个孩子呢。”
是吗?周长宁不再言语,细细琢磨着周大新的这句话,心中却是嗤笑着,看样子,天底下也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这般想,最起码,前世外公外婆去世后,他才刚刚中考完,就迫不及待地把他这个“累赘”扫出家门让他一人生活的那对“父母”就不是这样。
此时的天气还没到转凉的时候,走了这一路周长宁也多少出了点儿汗,其实并没有多少胃口,一张饼子下肚,便再也吃不下去了,东张西望地打量四周环境的时候,却在不经意间对上了一双眼眸。
是杨叔的儿子!许是有了某种无言的默契,加上周家总共有六户人家,都是各自找了一棵大树下阴凉的地方歇脚,彼此之间虽然都在视线内,离得并不远,可是眼下相比起其他人家来说,孤零零地蹲在大树下啃着馒头的小少年就显得格外突出了些。
对于此人的故事,周长宁在原身的记忆里也翻找到了,他母亲早逝,只和父亲杨永康相依为命,按理来说杨永康年纪也不算大,自身又有着一把子力气,还能上山去打猎换银钱补贴家用,即便是续娶在媒人那里也应当算是个热门人选才对。
奈何,这名叫杨毅的少年是个早产儿,身子骨算不上健壮,时常有个小病小痛的便要去镇上抓药,加上杨家是外姓,在周家村里“势单力薄”的,可不就成了减分项了吗?时间久了,父子俩凑活着过日子也习惯了,杨永康也便断了续娶的念头,只一门心思地想要把儿子健健康康地养大成人。
不过,也正是因为杨毅身子骨弱,不常出门,在村子里便没有多少朋友,眼下在这里的周氏族人,即便是年龄与他相仿的,对他来说也有些陌生。
周长宁只是稍稍转念一想,便想起来方才三叔喊的人里似乎便有杨叔的身影,也难怪杨毅此刻有些怯生生的了。
“叮!每日任务更新:【请宿主主动交好杨毅,获得任务目标好感度20】任务成功:奖励10功德点;任务失败:倒扣5功德点。”一道不带有丝毫感情色彩的机械音突然响起,然而诡异的是,在场这么多人就像是没听到似的,面不改色。
唯一将这道声音听得清清楚楚的周长宁也并不显得慌乱,毕竟,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可是同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他也该习以为常了......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