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灭国帅才(1 / 2)
兴庆府内的夏军此时如同决了堤的洪水一般,刘延庆驻守东门外的麾下不到四万鄜延路士卒又如何能拦的住。
十四万对十万,虽然宋军在人数上占据着优势,然而优势并不绝对,驻守于兴庆府这十万夏军大多都是精锐的存在,宋军攻入兴庆府免不了一场血流成河的恶战,甚至在之前,种师道等人己经做好了麾下伤过半的心理承受能力。
小小的兴庆府方圆不过十八里,双方人马加起来却有二十五万之多,就人口密度与战伇规模而言,着实会爆发出令人难以想像的惨烈,在这种情况下夏军摆出鱼死网破、玉石俱焚的心态来迎战宋军也不是不可能的。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李继捧迫于族内压力入朝,并交出夏、绥、银、宥、静五州地后,李继迁与弟李继冲、亲信张浦等人组织党项各部叛宋,后派张浦带着重币到辽,向辽圣宗表示愿意归附取得辽的支持,从那地算起西夏同宋己经打了近一百四十年的仗,因为百年战争双方早己经打的眼睛血红,西夏虽然灭国,显然临前也要咬下宋人一块肉的。
历史上似这种场面的战争多不胜数,面临退无可退之境,拼死搏命的夏军给宋军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对此乐天不得不围三阙一,但围三阙一又岂是那般好算计的,刘法、种师道、刘仲武部皆愿听从乐天的调遣,唯独鄜延路刘延庆出于私心不愿听从乐天指挥。
四路大军唯有一路不听乐天的调派,这自然增加了乐天指挥作战的难度,更多出了许多变数。事实上在与鄜延路会师时,乐天心中就想到与童贯关系密切的刘延庆不会配合自己的调遣,甚至会为自己大出难题。
怎么将不利化为有利,着实让乐天费了好多脑子,很快乐天想到了围三阙一,既然刘延庆不配合自己不说,而且还有意与自己为难,自己不介意甩一个锅给他背。
围三阙一,古人阙同“缺”,这一缺就放在刘延庆这里,乐天之前用沙包围住兴庆府的大门,便是要将这个缺口扔给刘延庆,西夏军从兴庆府东门突围,不仅成就了乐天的围三阙一的构想,而且让刘延庆将兵败与不抵西夏军的这个锅背定了,正可谓一举两得。
鄜延路兵马与从兴庆府中逃出的溃卒厮杀了近两个时辰,原本就有些人困马乏,此刻更是遇到了从城中出来铁鹞子又怎么能阻拦的了,军阵立时被铁鹞子冲垮,兵营随之被铁鹞子踏破,随后质子军护着李乾顺与西夏一干皇族、贵族与大臣,冲破了宋军大营后向北而去。
鄜延路兵马绝大多数为步卒,满打满算不过二千多人的骑兵,又怎么敢跟护在李乾顺身边的两万多骑兵的硬碰,在后面虚张声势的追了几里便退了回去,这些人可不想被夏军杀个回马枪,虽说拿到李乾顺的赏赐巨大,但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只是个传说,倒不如回去多杀几个夏军,割几个人头请功来的实在,随即一个个的拨转马头回头杀去。
跑出十数里后,李乾顺与西夏一众皇族们看后面没有宋军追兵,才松了口气。
兴庆府以北七十里就是定州,再往北便是右厢朝顺军司与白马强镇军司,再往北还有一直没用动用过的黑山威福军司,在李乾顺眼中看来,宋军虽然诡计百出,受后方补给条件限制与西北严寒的季节牵制,在攻下兴庆府后定然不会再有向北进军的可能。
在李乾顺看来,虽然兴庆府中存有大量粮草,但此时一场大火差不多都付之一炬了,宋军攻下兴庆府也是空城一座,甚至要不了几日就会退兵。
到了定州就安全了,但做为前沿,李乾顺还是不大放心的,只要到了最为安全的右厢朝顺军司,便可以集结溃败的军队略做休整,再集黑山威福军司、黑水镇燕军司从北,而晋王可以察哥集甘肃军司、西平军司还有沙州、凉州、肃州之兵从南,再次逐个蚕食被宋军占据的西夏土地。
当年李继捧入宋为宋太宗所扣,自家太祖爷李继迁能够采取蚕食之策将原本纳于宋人之手的夏、绥、银、宥、静五州地收了回了,后来又占据了西北重镇灵州,后又经太宗李德明与李元昊两代人的奋斗,直接占据了横山全境,李乾顺相信自己的祖先可以做到,自己也能够做到。
就在李乾顺心中筹划着复国大计之时,前方一支黑黑压压的军队出现在视野里,令刚刚逃出宋军包围的西夏士卒们不由的一惊,但见对面的这支兵马,最前面的士卒皆是骑兵,而且还是重装骑兵,身上穿的铠甲制式与本国的铁鹞子一模一样,甚至乍看上去就让人以为是是西夏本国的铁鹞子。
对面的这些重装骑兵不只是看上去像铁鹞子,而究其本身就是一身铁鹞子的装备,只不过打出的却是大宋的旗号。
看到宋军的重装骑兵,便是夏军精锐铁鹞子也不免有些胆寒,这当然是有理由的,宋军虽然缺马,但宋军骑兵却是宋军精锐中的精锐,甚至在对上相同的数量宋军骑兵时,宋军骑兵可以以碾压同等数量的夏军与辽军。
石敬瑭自称儿皇帝将产马之地幽云十六州献与辽人,产马的河套又被西夏与辽国瓜分,河西走廊产马也在西夏的掌控之中,至于产马的回鹘更是被西夏阻隔;正因为缺马,宋军中能够被选为骑兵都是精英士卒,骑兵的素质自然高。
率领这支骑兵的不是别人,正是有小种经略的种师中,此刻种师中看着前方的夏军唇角间露出一抹笑意,随即将手一挥:“是凡捉到夏国国主李乾顺的,皆升赏无算!”
声音落下,马蹄声轰然而起,重装骑兵直突李乾顺西夏中军,五千轻骑分左右包抄李乾顺军两翼。
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仓猝之间,西夏军不得不应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