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子母炮与开花弹(1 / 2)
人类文明发展到现代的高度是长期缓慢积累而成的,在后世人眼中看来是理所当然,了是一个十分简单的物事,但没有想以这是不知需要多少年文化与认知的积淀才能形成。
从火炮的发明再到子母炮的出现,二者中间相隔了二百年,对于古人来说这可是需要数代人不断的努力与摸索,一个辛劳与呕心沥血的过程。但对于乐天来说只是随便的一个构想,甚至只是脑子灵光一闪的过程,这就是知识与认知不同。
“子母炮?”
听乐天一说,以王老儿为首的一众工匠们不禁面面相觑,更齐齐吃惊的唤出了口。
制造火炮涉嫌违禁,是机密中的机密,但蒸汽机却用不到那么严格的保守秘密,制作蒸汽机的熊管事不知道火炮,但以王老头为首的一众工匠却知道蒸汽机。在众工匠眼中看来,这位乐侯爷奇思妙想太多,这些人的脑子根本跟不上乐天的的节奏,一个火炮尚未完全制造成功,这位侯爷怎么又提出个子母炮来。
王老儿上前,施礼请教:“请问侯爷,这子母炮又是何物?”
目光扫过所有人,在一众工匠好奇的目光中,乐天说道:“我大宋自古缺铜,连朝廷与坊间都缺少铜钱,铜制火炮太过高昂,根本不可能大量制造。使用生铁来制造火炮,但铁又达不到要求,为了不使铁制火炮炸膛,那就是增加炮管与炮身的的厚度,但如此来造出的火炮实在太过笨重,移动起来甚为不便,甚至仅靠简单的增厚炮身也并不能完全杜绝炸膛的危险。
所以本侯在苦基冥思之后,便想到了另外的一种解决方法,那便是先铸造一门腹膛宽大且可以从后膛打开的火炮,然事再按内膛的尺寸用好铁制造出一个与内膛尺寸相当的小桶,将火药与弹丸置于小桶,再将置满火药与弹丸的小桶置于腹膛宽大的火炮之中,然后进行发射!”
一众工匠皆是不言,俱在心底思量乐天构思的可行性,虽然这些工匠没有奇思妙想,但知道说易行难,可行性才是最主要的。
看着一众人沉思的表情,乐天继续与众人细细解说其间的道理:“蓄满火药与弹丸的小桶置于腹膛宽大的火炮之中,这就等于火炮之中有两层内壁,就算是内里的小桶炸膛,也只是会伤到内里的小桶,也不会伤到外面的炮膛,小桶坏了不大了重新换上一个,至于外面的大炮依旧可以使用。”
听乐天这么解释,一众工匠茅塞顿开,纷纷抚掌说妙,这种方法着实是解决到了大宋铁质不好的难题。
细点说,子母炮己经有几分后世大炮的原理与雏形,只不过在没有发明撞发引信之前,只能采用点燃火焾这种古老的办法来引爆。
待声音落下后,乐天笑道:“诸位己经试射过火炮,想必己经所有体会,每当一轮火炮发射过后,要专门清理炮管与内膛的火药残留,十分的不方便,而在这小桶中的蓄放火药,发射过后十分易于清理,而如果同时置多个这种置有火药的小桶,只需稍做分工,有人发射炮弹有人装填火药,大大的提高了火炮发射的速度。”
一众研究火炮前后有近两年的时间了,天长日久的琢磨之下,对于这种黑火药的火炮的性能摸的门清。没想到这一次乐侯爷竟然提出这么一种奇思妙想,而且好处这么多,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宋代的治铁工艺太过落后,铁质太差,制造出来的火炮火药放的多了会引起膛压过高,近而炸膛发生事故,放的少了又投掷不了弹丸,也没有什么威力。
在矛盾之中,乐天也是没有办法,苦苦回忆后世,根据后世的火炮原理,才想出这么一个法子,但略一思虑这就是后世子母炮的工作原理。
在心中思虑许久,在大致弄明白子母炮的原理后,王老儿才说道:“既然侯爷有了构思,请侯爷画一张图纸,留于我等做为参悟,想来日后必可有所做为!”
乐天点了点头,拿过纸笔在心中思虑了一番,索性画了两幅子母炮的图纸,一幅是从炮膛上方开口将盛有火药弹丸的小桶放入,另一幅是与后世火炮一般,设计为两头开口的炮管,从炮膛后方开口装填置有火药弹丸的小桶。
之所以会选择两种方案,乐天也是经过思虑的,膛压是决定火炮威力最大因素,反过来也是威胁火药与炮水安全的最大因素,乐天也不知道这两种装填火炮的方式,哪一处最安全最适合使用,乐天心里也没个数。
子母炮的图纸不是想像中那么好画的,主要涉及到后炮炮铨与后膛的设计,炮铨与后膛达不到要求,是对炮手最大的威胁。不过也得益于王老儿等人这一年多来的研究,多大的炮管炮身装多少的火药,装多大的弹丸,己经积累出套完整的数据与经验,有了这些数据与经验的,倒也事关功倍。
“侯爷,小老儿等人最近发现了个奇怪现像,甚至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就在乐天将两幅图纸绘完之后,王老儿说道。
“因祸得福?”乐天好奇。
“这还要说今岁第一场春雨说起!”王老儿说道:“坊里制火药的一个小学徒因为夜间贪睡没来得及检查,雨水落到了盛放火药的缸中,使这些火药完全成了稀泥,待雨晴后将这些潮湿了的火药拿出来晾晒,却发现这些火药竟然己那些粉末状的火药猛,爆炸威力更大。”
虽然做为穿越人士,但乐天只知道黑火药一硝二炭三硫磺这种最原始的构成方式,再多的事情也就不懂了。事实上就黑火药来说,颗粒状比粉末状粒黑火药,拥有着燃烧更快、爆炸威力更大的优势,而且颗粒黑火药性质稳定,不会像粉末黑火药一样保存时间稍长就硫硝分离,使威力降低。
当然在北宋这个时候还没有火药抛光技术,若是能将这些黑火药抛光,还能有一定的防水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