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撞车召唤月票(1 / 2)
刘山在沙漠的厂区已经逐渐有了趋形,而以刘山最初搭建的板房为中心,用于防止风沙高达三米的网状围墙已经树立起来,而在太阳能电池板阵那边,也是相隔数百米就有一层,把那些电池板给围了起来,当然,防风的效果怎么样,也只有鬼才知道了。
而在最外围的是用一般城市里用来隔离在建的建筑物用的围栏,围栏不高,离地就只有两米,虽说这里并非沙漠的中心,可是每是每天都请了十几个民工,他们的工作,就是将板房四处堆积的沙子给集中起来,然后用铲车把这些沙子铲到车上,然后运出去。以免整个板房区都被沙子埋了。
而刘山走之前,就命人在麦盖提招了上百名民工,每月一千块钱,要知道,这个时候又未到棉花成熟的时节,那些农民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虽然说工资不高,但是还是不少人都想着来,还是陈小亮看着人手差不多了,这才停止招人,就这样,还招来不少怨言,招来的这些人干起活来也挺认真,工作也很简单,首先每天天未亮就有一批人拿着较软的扫把清扫着太阳能电池板,然后再有些人拿着布稍微仔细地擦拭着…每天至少五遍….
陈小亮戴着草帽在烈日的爆晒之下觉得非常难受,然而看着那些工人们竟然好像是没感觉般地工作着,直到擦完一遍才停了下来,心中也是有些佩服,却也对刘山颇有怨言,什么地方不好选,选了这样一个地方,要知道,虽然这里日晒时间比较长,光照烈度也比较高,然而雇佣这么多的人工来进行维护,还不知道这样擦拭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寿命有多大影响,可真是得不偿失呀。不过,他倒是过于担心了,刘山这些太阳能电池板的质量,又哪是市场上的‘大路货’可比的,又岂是这么擦擦就会坏掉的?
倒是麦盖提电业公司的负责人麦米阿提对刘山建起的这一太阳能电厂可以说是非常感激,毕竟这里没有什么大的电站,几乎所有的用电都是远距输送过来,时下正值夏季,只能对本地的一些企业进行错峰限电,而这电厂一开,厂房一时又没有建起来,刘山提出让自己的电站并网,正为夏季供电发愁的麦米阿提一看离他的电厂几公里处就有一处万伏高压电网供电处,自然是欣然答应,而且是两天的时间内完成了几公里的树杆架线,升压设备也以极快的速度送抵安装。
并了网后,他才发现,这个才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太阳能电站,每小时竟然可以发电两百万度,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对太阳能发电有些了解的他顿时对刘山的这个电厂充满兴趣,要知道这样的发电效率可以抵得上普通的太阳能电站两三倍了,而且这还没有算到这工地里那些用电的设备,怪不能他能够以不到五毛的价格给自己卖电了,有了他这样的供电,整个麦盖提县不但都用不上外供的电,而且还可以外输,直接缓解了整个地区的用电紧张,而且由于电价低了,更是带动了县里空调的销量增长…这是后话不提..
而这个时候,在刘山的厂区里,陈小亮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这十几个客人,一个个来头都不小,不是什么沙漠治理专家,就是什么植物专家,这可是总理特批要过来学习改造沙漠经验的人员。
然而,这些人一下了车,看见这沸沸扬扬的工地,又听了‘导游’陈小亮的介绍,顿时都傻了眼,这可是烧钱呀,这两平方公里的太阳能电站,可就是十兆瓦级以上的装机容量了,这在目前国内可以算是最大规模了,其造价可是要用亿来计算的,而且运营的费用也不低,再加上板房前的工地正在大兴土木,其耗费可想而知,也就是说,就算是他们成功的改造好了这片沙漠,其所花费的成本,也是国家用于大沙漠改造所花费不起的,毕竟,这才眼前的几个平方公里,经这些专家的估计,就要花费上数百亿人民币,如果想把整个大沙漠给治理了,那得花多少钱呀?
不止是他们,就连整天和刘山在一起的陈小亮也不知道,其实这些大阳能电池组除了刚搬过来的时候运来了几百平方米之外,几乎都是在这里生产的,当然,那生产太阳能电池组的大板房,刘山没有去过只是因为他习惯了把什么都交给别人去做,而陈小亮看这里这么大,有人守着的地方也就估计是个仓库,自然也就没有进去了,建这个太阳能电站,刘山所花的钱,无非是购买支架,水泥之类的,虽然也花了上千万人民币,不过,照他这样卖电的速度,这成本很快就能回来,这也就是刘山为何建了这个电厂之后还要继续扩建的原因了。
而那些植物专家在参观完了那些苗圃后,都觉得这个事情实在有些荒谬,其不说大家都没有见过这样的植物,可是你这一整天都要浇水的东西种到干旱的沙漠里能存活吗?而且听到陈小亮说这些‘青草‘已经在苗圃里呆了快一个月,专家们都摇了摇头,实验可以做,但是如此不计划成本的做实验,这是他们不会做的,毕竟科学就是科学,没有道理说这种违反常理的植物未经实验就可以规模化在沙漠里使用,这样只是劳民伤财且徒劳无功而已。
此时,大部分的专家们对于学习这个沙漠改造的经验的想法已经兴趣缺缺了,他们的想法就是把这里正在进行的所有动作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写出几篇论文,作为反面教材来说明这种方法的不可行,甚至可以为后世在改造沙漠时避免走上弯路。
而此时,只有一名五十多岁的沙漠治理专家对这个工地的改造方式抱着一些希望,他毫不在乎其他专家的看法,虚心地向护理着苗圃的女兵们讨教,向在这工地里工作的民工们询问着当地的气候,甚至还讨要了十几棵种了快一个月才长出两厘米嫩芽的青草,用烧杯连沙子一起装好,然后拿回到自己的板房里,仔细的护理着,观察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