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竞赛(2 / 2)
因为隧道太长,走完得花六个小时,所以两人走了一小段,就去了杨禹方的办公室。
“这是我临时办公的地方,平常偶尔来一下,呆不了几天。有点乱,随便坐吧。”
不是有点乱,而是非常乱,牧浩洋把垒在椅子上的资料文件搬开,才找到了放屁股的地方。
“怎么样,很惊奇吧?”
“有点,还是第一次身临其境。”
“听说,你在海军学院主修通信与电子技术。没想到,你还是读书的料。要是当年没有参军,而是进了大学,恐怕现在是知名年轻科学家了。”
牧浩洋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对这里有多了解?”
“第一次过来。”
“其实,我也不是很了解,去年才过来。”杨禹方笑了笑,说道,“简单说一下吧,早在七年前,基础建设就动工了。”
“二零一一年?”
“应该是二零一二年初,初期工程建设的总投资不多,还不到三百亿,比起那些动辄上千亿、甚至数千亿的大工程,根本算不了什么。”
牧浩洋笑了笑,知道杨禹方说的是某些部门与地方政府搞的面子工程。
“投资少,自然好做文章。根据我的了解,前几年的建设资金都是从其他部门的工程项目中划拨的,具体操作由二部负责。”
“军事情报局?”
杨禹方点了点头,说道:“只有让情报机构负责,才能做到绝对保密。因为挖掘隧道要运走大量土石方,还需要大量钢筋混凝土,所以同期在西北地区搞了几个大项目,包括已经落成的航天城。”
牧浩洋知道,杨禹方说的航天城,就是酒泉的载人航天中心。
在“天宫一号”上天后,国家正式启动了永久性空间站的建设工作。虽然这个项目更加庞大,永久性空间站的发射工作要到二零二零年之后才会开始,但是初期的基础建设工作在二零一二年就正式开始了,酒泉的载人航天中心就是一期工程,建成后成为中国培训航天员的主要基地。
“初期投入不算什么,后期投入才是关键。”
“花了多少钱?”
杨禹方笑了笑,说道:“到底花了多少钱,我也不清楚,反正不少。别的不说,为了解决实验基地的电能供应,我们在西北搞风电联网就投入上千亿,而且还打算在兰州附近建造核电站,也得投入上千亿。”
牧浩洋的眉头跳了几下,在杨禹方嘴里,钱好像只是个数字。
“当然,这不是我们该操心的。”杨禹方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叫你过来,是想跟你谈谈。过来的时候,陆工都给你说了吧?”
“她说,让我负责战术上的事情。”
杨禹方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推荐你的是陆雯,但是真正派你过来的是黄总。”
牧浩洋一愣,说道:“总司令?”
“现在是副总参谋长,再过两年就是总参谋长了。”
牧浩洋笑了笑,觉得确实称呼错了。
“朝鲜战争期间,因为军费负担过重,项目投资有些滞后,仅能保证基础建设工程顺利进行。战争结束之后,项目建设开始加速。”杨禹方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你也知道,我们能打赢战争,靠的就是一项技术,而当初推动这项技术走向实用化、或者把理论变成现实的就是钱仲泰。”
“他是数学家与天体物理学家,与电磁武器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你见到他就知道了。”杨禹方笑了笑,说道,“黄总回来后,专门去拜访了钱仲泰教授,随后决定全力资助他的科研项目。说得简单一点,从二零一六年开始,该项目的所有经费都通过国防部划拨,只是为了掩人耳目,做了些手脚,比如最初两年从陆军的军费里扣除,再通过二部转手漂白。从去年开始,由海军承担科研支出,明年这个时候就轮到空军了。”
“这样很公平。”
杨禹方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钱仲泰搞什么研究我们管不了,黄总也打了招呼,我们只负责监管资金去向。”
“你的意思是……”
“按照黄总的安排,你将参与新技术的军事可用性研究,即新技术的战术使用方式,从而确定哪些技术需要重点发展、哪些技术可以滞后。正式上手后,我要你每个星期提交一份详细的项目报告,特别是资金使用情况。我们不是大富翁,军队建设也需要钱,所以得管好每一笔资金。”
“让我去钱仲泰身边当间谍?”
“算不上,钱仲泰知道你来干什么,以他跟黄总的关系,也没有必要针对他。你要盯住的是其他科研人员,特别是各个子项目的负责人。人无完人,资金量又这么大,总得防范于未然。”
牧浩洋长出口气,觉得这不是件轻松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