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点打援(1 / 2)
南阳,塔天宝和郝摇旗已经围了内乡县城四天了,却迟迟等不到南阳府的清军援军,上下都有些焦急和泄气。
郝摇旗和塔天宝麾下的老卒不过三千多人,却驱使着四万多从湖北拉来的青壮。从去年入河南后,二将便一直在豫南活动,攻陷了一府六县,斩杀了清军千余。只是二将却始终无法在豫南立足,三月的时候,塔天宝在镇平被南阳总兵苗成龙部击败,损失了四五千人,不得已只好和郝摇旗合军一处。
镇平之战,清南阳总兵苗成龙谨遵巡抚贾汉复之令,步步为营,每进十里必扎寨挖沟,使得塔天宝无法发挥骑兵优势,强攻数次都不奏效,全军携带的粮食也无以为继,不得不下令撤退。结果撤军途中却遭到苗成龙部精锐袭击,大乱,直溃五十里。战后塔天宝收拢余部,只得五千余。
郝摇旗和塔天宝合军之后,因河南巡抚贾汉复指挥几路清军向南阳逼近,南阳城内又无粮食,郝摇旗便放弃了南阳,和塔天宝率部往新野、内乡、舞阳一带活动。同时急报小老虎李来亨,请求小老虎能够接济军粮。
李来亨时与刘体纯、党守素等人正在南阳东边的汝宁府一带活动。四月,党守素率军向淮南一带进攻,欲从当地筹措粮草,却遭到据守淮南、庐江的清将库恩布、金砺袭击,损兵千余,狼狈退回汝宁。
接到郝摇旗的求粮信后,李来亨也是没办法给其接济,因为其部粮草也不多。他一方面让刘体纯拨了一些军粮给郝摇旗救急,另一方面则派信使回武昌,让坐镇武昌的袁宗第尽快征集粮草运到前线。
袁宗第哪有什么粮食,忠贞营从太平军手中接收湖北不到一年,却前后裹挟了十多万湖北青壮,和清军在湖北拉锯时,更是大肆征粮,使得湖北全省破败不堪,地主造反更是层出不穷。可以说,袁宗第这个湖北巡抚还没从流寇的身份转变为治理一省巡抚的这个角色。当年白旺治理江汉三载,使得江汉成为大顺军的重要基地,在抗拒左良玉和镇压地主叛乱表现出了杰出的才能。袁宗第和白旺相比,实在是差了许多,哪怕他当年在闯营中的地位比白旺高了太多。
李来亨要袁宗第筹粮,袁宗第无粮,便向湖南太平军求援。太平军的湖南巡抚赵四海没有慷慨给粮,而是让使者带回四个字——“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顾名思义,就是围住一个城镇的敌人以之为诱饵,吸引其他地方的敌人增援,真正目的是打增援的敌人并达到歼灭援敌的战役目的。围点打援的重心在打援,所以兵力部署的重点是打援的力量,围城的是辅助力量。
“围点打援”显然很适合忠贞营的战斗习惯,因为忠贞营的野战能力比河南清军要强,但在攻城拔寨却弱得很多。河南清军以固守结寨这个方式对抗忠贞营,便是以己之长对彼之短,缺伐攻城器械的忠贞营显然不适应清军这种战术,这才屡屡吃亏。但若忠贞营采取“围点打援”这个战术,则清军的优势便荡然无存。将战斗的主动权抓到了自己手中,从而不是再是被动应对清军,而是主动对付清军。当然,“围点打援”能成功的关键在于前面两个字,就是围的这个点必须是清军必救之处,否则无关轻重,清军主力就不会来援,也不会因为过于担心被围之地的得失而乱了其进军节奏。
袁宗第没能从湖南要到粮食,倒也不曾埋怨太平军不够意思,因为忠贞营前前后后已经从太平军那里得到了太多资源。若无太平军的支援,忠贞营休说打到河南去,这会恐怕连武昌城都拿不下呢。这世上,能济人一时之急,却济不得一世。湖南情况比湖北是要好点,可也好不到哪去,又养了那么多兵,对粮食也是着紧的很,哪可能这边一要就给呢。
对治理地方并不擅长的袁宗第却对行军打仗有经验的很,“围点打援”四个字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好处,当即将这一战法通报给李来亨和郝摇旗等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