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2 / 2)

加入书签

郭壮图领军接应胡国柱后撤后,便将军营设在了中牟西南四十里地的吴水,连营十数里。其部有近四千骑兵,一半是其嫡系,另一半却是收编的河南本地的土豪马匪,虽说纪律松散,队伍拖沓,可胜在这些马匪骑术倒也熟练,加上很多是当地人,对地方地形熟悉,因此发挥了很大作用。

鳌拜的大营就在中牟,郭壮图是直面鳌拜,也是离鳌拜最近的一支兵马,他自是要做万全准备,将探马不断的撒出去,以确保中牟清军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每日间,清军的探马和吴军的探马都会交上几起手,多则上百死伤,少则十数人。为了鼓励士气,郭壮图给探马的赏格很高,一颗汉军首级能换银十两,一颗真鞑子的首级则能换白银三十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得益于那些收编的河南土匪和坞堡青壮对地形的熟悉,吴军竟在和清军的探马之争中得了上风,迫使清军不敢将探马撒得太远。

大军并未有什么行动,毕竟春节是个大节日,明军也好,清军也好,总要让人过节。

正月初六这天,歇了几天的明清双方,在一个叫九龙的镇子外发生了一场大战。

参战双方都是骑兵,吴军有一千二百多人,清军则有七百多人。

指挥这支吴军骑兵的是孙思克,清军的指挥将领则是满州正红旗甲喇额真图瞻。

孙思克原是清朝的汉军旗参领,其本对满清忠心耿耿,替清朝立了许多功劳。因其汉军旗出身,满州对他也是格外青睐,比之一般绿营将领更得重视,按理他不可能背叛清廷。促使孙思克归降吴三桂的最大原因就是当日他随信王多尼从贵阳逃跑时,一路上不但亲眼目睹许多川中百姓和绿营青壮被满蒙八旗宰食,其部下汉军也有不少人被抓去当食物。这还是不是最终让孙思克决定归明的最后一根稻草,促使他归明的最终原因是西安将军塔拜的投降。或者说,孙思克发现清廷已经大势已去,这才下定决心,为自己,也为麾下这一千多部下谋条生路。

孙思克的和赵良栋等陕甘绿营将领一样得到了吴三桂的看重,被委以延绥总兵一职,现在夏国相麾下任先锋官。发现清军后,孙思克立时下令展开战斗队形,他观察了对面清军阵列,发现对方也是严阵以待,不由猜测这支清军骑兵是不是诱敌的诱饵。

..........

有书友在书评说骨头笔下的人物都是“人渣”,没有好人,这个骨头得承认,因为我不是在写当代,我是在写1644年以后的中国。至于是不是好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时代就要有时代的特色,不能因为主角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就要强行在这个时代推行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无论是思想还是制度,又或什么信仰觉悟。至于要将太平军塑造成人民军队,这个显然更不可能。

脱离时代,写什么历史小说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