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1 / 2)
就在快到目的地的时候,半夜突然劈里啪啦地下起了暴雨,惊醒了所有人。
冯主席拿着手电筒从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跑出来:“都检查一下,看看油布盖好没有,一定不能让雨水进了货车,快快快……”
他拿着手电筒,快速地从车头跑到车尾,挨个车子检查了一遍,确认油布都盖好了,绑在车子上,风也吹不走后,才跑了回去。
临时搭的帐篷里湿漉漉的,挤满了去检查车子回来的司机,又潮湿又有点凉。冯主席骂了一句娘,指挥司机们:“大家回车上,换身干燥的衣服,不要感冒了,注意车子上的动静,有事前后喊人。”
司机们纷纷回到了车上,冯主席躲在帐篷里抽了一支烟,雨不见小,反而越下越密,很快就在地上汇聚成了浅浅的溪流,雨水顺着路边的低洼处流淌,空气中弥漫着水汽。
冯主席有些不安,过了半个小时又披上雨披打着手电筒挨个检查了一遍,岑子明赶紧打着伞举着相机跟了上去。
雨下了半夜,车队的人也跟着折腾了半夜,都不敢睡,过一会儿去检查一遍货,唯恐这么大批物资被水浸泡了。这批货虽然外面有塑料包着,但要是都泡了水,谁知道还能放多久。
到了快天亮的时候,大雨总算停了,大家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匆忙架起锅煮了点热乎乎的米粥,切了几根火腿肠进去,再撒点盐,然后就这么吃了。
冯主席还热情地邀请岑子明和段坤林:“岑记者,段记者,你们尝尝,这就是咱们厂子里生产的火腿肠,这里面大半都是鸭肉,可香了,小孩子尤其喜欢。”
岑子明和段坤林就是来采访清河鸭的,自然要了解对方生产的产品。因为清河鸭还没跨省卖到南方来,看到省报消息的时候,他们想买点清河鸭的产品尝尝也找不到地方买,这可是现成品尝的机会,两人接过饭盒盛了半饭盒,跟着吃了起来。
不知道是又冷又饿的原因,还是其他,别说,这火腿肠煮粥的味道还不错,挺香的,两人各自喝了大半饭盒,又啃了几块鸭脖子,又辣又够味,出了一身的汗,倒是挺过瘾的。
吃过饭,继续上路。本来就不好走的路因为下了这么一场大雨变得更难走了,因为大雨使泥土地面变得松软,加之货车载的货物很多,压力大,没走多远,车轮就陷入了泥里。
没办法,大家只好停下来,去老乡家借了锄头过来,挖硬点泥土或者石子将车轮陷下去的地方填平,在轮胎前方垫上了干谷草,然后十几个大男人用力推车,试图将车子推出泥淖。
但车轮陷得太深,半个轮胎都陷入了泥浆里,根本推不动。
附近的村民听到了消息,在村支书的带领下,纷纷过来帮忙,好几十个男同志一起使劲儿,才将车子推了出去。
冯主席赶紧拿着烟盒去散烟感谢大家:“谢谢老乡们帮忙,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没你们帮忙,咱们这车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弄出来。”
“同志,你们这队伍是去军区的?”村支书识字,好奇地盯着十大车捂得严严实实的货物。
冯主席笑着点头:“没错,咱们清河鸭是专门生产跟鸭子相关的食品的,这不,听说越南老是侵犯咱们的边疆,我们厂领导就决定要捐献一批物资。这车上都是要援军的物资,全是咱们清河鸭的火腿肠和鸭腿。”
说着冯书记还从副驾驶座上拿了一根火腿肠和两只鸭腿递给村支书:“不好意思,老乡,咱们路上吃得都差不多了,没剩什么了,比较少,让你尝个味道,希望你别嫌弃。”
村支书连连摆手:“不用,不用,我哪能要你们的东西。这些都是应该做的,那些狗东西太坏了,经常来打咱们。”
这边离边境只有几十公里远,不少村民都有亲戚在边境的村子里,听说了越方的种种恶行,甚至有亲戚朋友遭过难,对越更是恨得牙痒痒的。
听说冯书记他们是来送援军物资的,那个热情:“这位同志,你们还没吃午饭吧?走,到咱们村子里去吃。”
冯主席连忙拒绝:“谢谢老乡的好意,只是我们这出来好多天了,急着赶路,就不去了,下次有机会吧。”
好吧,他们有任务在身,村支书也不好再留他们,便招呼了村里的青壮年:“去看看前面的路,将坑洼的地方都填平了,咱们送车队过去。”
“好,送车队过去。”一群热情的村民拿着锄头去前方将水洼泥淖的地方填平。
冯主席也赶紧带着司机同志们一起上去忙活。
岑子明和段坤林一个拿着相机拍摄,一个到处采访百姓,记录下这段珍贵的画面。
忙活了一刻钟,将前方几百米内的坑洼都填平后,车队继续上路。后面倒是没遇到过这次这么大的坑,但因为都是泥土路,车轮陷入泥里的情况时有发生,都得靠大家下车齐心协力地推过去,这极大地降低了行车的速度。
这时候,冯主席忍不住感叹:“难怪余总喜欢修路呢,这路不好走啊,就是耽误事,这半天咱们才走了二三十公里吧?时间都浪费到了推车子上去了。”
“余总?冯主席你口中的余总是?”岑子明好奇地问。自从知道清河鸭捐赠大批物资的时候,岑子明就很想了解这家单位的来历,但这会儿消息传递实在太慢了,清河鸭只是在c省名气大,出了省,全国其他地方可没怎么听过说这个单位。
冯主席骄傲地说:“就是咱们清河鸭的创始人,三年多以前,她从银行贷款三百元,建起了咱们清河鸭养殖场。如今三年过去了,没要财政拨过一分款子,咱们清河鸭已经成长成为了一个上千人的集团,包括了养殖场、食品加工厂、饲料厂和羽绒服厂。厂子和门市部已经开去了省城,连省城的高市长都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
余思雅挑冯主席来当这个车队负责人算是挑对了,他为人老辣,说起自家单位头头是道。
岑子明听得更好奇了。短短三年时间,没有任何财政拨款就建这么大个厂子,如今还捐赠几十万的货,这个余总不简单啊。
岑子明有些遗憾没能认识这位杰出人物:“你们余总怎么没跟车过来?”
这么大的事,过来跟军区交接,多有面子的事,一报出来,那全国都出名了。
然后他就听到冯主席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我们余总要上学,没那么多时间过来。”
“等等,你说什么?你们集团的负责人,那位余总还是学生?那他多大年纪了?”岑子明吃惊地问道。
冯主席自豪地说:“我们余总今年21岁了,在省大念书,担任校学生会的主席,而且还是……诶,沈跃同志,这里!”
忽然,冯主席越过了岑子明,高高地挥舞着手臂,朝对面来人打招呼。
岑子明回头就看到一辆绿色的军用敞篷吉普车开了过来,上面坐着好几个荷枪实弹的战士。
到了跟前,车子停下,最高的那个男人跳下了车,眼睛望了过去,四处张望,似乎在寻找什么。
冯主席了然地笑了笑说:“沈跃同志,你是在找余总吧?她要上学,还要忙厂子里的事情,没有过来。”
岑子明明显看到男人眼里闪过一抹失望之色,转瞬即逝,遂即说道:“冯书记你好,最近边境不大太平,昨晚又下了雨,军区派我们来接你们。”
冯主席乐呵呵地说:“这样啊,辛苦你们了,你们来得正好,咱们的车子这一路一直陷进泥里,你们的车子开过来没事,那咱们开过去也没问题吧?”
沈跃点头:“前面有坑洼的地方我们已经填了,你不用担心接下的路程。”
“那就好,接下来的路程总算能快点了。哎呀,你看我这记性,沈跃同志,你等等,余总让我给你捎了个包裹,在车上,我去拿啊。”冯主席热心地说道。
沈跃有心想拒绝,想说先把公事办完,可他已经好几个月没见到妻子了,接下来几个月恐怕也没机会见到妻子,这时候能拿到她送来的东西也是一种慰藉。
就这么一犹豫的功夫,冯主席已经抱了一个比足球略大一些的包裹过来,塞到了沈跃手里。
岑子明都被他们搞糊涂了,看看冯主席又看看沈跃:“这……你们余总跟这位沈……营长是亲戚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