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得一家企业(1 / 2)
林镇长的老婆正在收拾餐桌,看到赵倩敲门,她眼睛很尖,立即认出了她,堆出了笑容说:
“哟,是赵老师啊,快请进!”
她还以为赵倩是来家访的,十分热情。
林镇长的儿子在一中读高一,平时都是住校,所以今晚不在家,这让赵倩避免了在学生面前找家长办事的尴尬。
仨人坐定之后,林镇长热情地给他们泡茶,一番寒暄,赵倩说明了来意。
本以为要好好求求林镇长,没想到林镇长一听,挺高兴的,说:
“赵老师也不是外人,老吴同志也是竹器社的老员工,情况都很清楚,竹器社的实情就是:
现在每个月都在负债经营,不光不能为镇里赚钱,还要镇里往里面倒贴钱。
竹器社经营了这么多年,为我们镇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但是光贴钱也不行,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镇里确实考虑要把它给关闭了,你们要承包是好事,我表示支持!”
吴启亮听镇长这么说,心就放宽了,笑道:
“承包竹器社的话有什么条件?”
林镇长正在为竹器社要关停的事头疼,主要是头疼工人的分流问题。
竹器社现在有三十五名员工,其中有二十人都在五十岁以上,十五个人年纪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
三、四十的这些人算是壮劳力,还能消化在镇办的农场,去当农场工人,但那些五十岁以上的就不好办了,年纪大了,农场那些场长也会拒绝接收。
五十多岁了,年纪这么大,接收下来干不了几年,当爹供着啊?
谁愿意啊?
场长们都会算账的。
听说厂子要倒闭了,最近就时不时有竹器社的老工人来镇里和林镇长寒暄聊天,虽然还没到扯破脸皮的份上,但是林镇长也明白,他们话里夹枪带棒的,都有威胁之意。
大抵意思就是他们在这里工作一辈子,年纪大了,镇里不能象资本家那样把他们踢出去。
如果镇里真的把他们踢出去,他们就要去和上级闹,甚至要去找报社的记者来写报道,云云。
老工人的态度让林镇长头很疼,他四十郎当岁,正是仕途上最好的年纪,工作做出色了还能往上走一走。
但是如果被老工人一闹,那就给领导留了个不好的印象,还想往上提?不被揣边上坐冷板凳就很好了。
妻子也劝他,都是为了公家的事,何必呢?
于是竹器社要关闭的事,就这么拖着拖着,但那也不是事啊,每个月都往里贴钱。
没想到这烫手的热山芋如今有人接手了,林镇长大喜过望,面上又装着不动声色。
“哈哈,吴老师也是痛快人,我的条件就是:如果你们要承包竹器社,就必须把竹器社现有的工人全都接收,不能辞退。”
原来如此,这个条件却正中吴栋梁的下怀。
他有底气承包竹器社,就是看中了社里老艺人的手艺,如果没有这些老艺人,他还承包个鬼啊!
吴栋梁正想一口答应,但却被吴启亮先抢住话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