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2)

加入书签

第95章 选择 他许诺过,会拿性命护着她。……

这封信来自王府, 陆恪亲笔所写。

上头说,王妃前日去给裴老夫人贺寿时,在金氏的住处遭了人调包。因贼人太过狡猾, 裴家和王府的仆从都没想到会有人以口技瞒天过海, 因两人是密谈要事的架势,更不敢擅闯搅扰。

等玉露和嬷嬷察觉不对劲, 隔窗试探出破绽,推门闯进去时, 屋里就只有被打晕的金氏和学舌掩饰的女子。

裴家立时将人生擒, 一面命府兵去追, 一面赶紧报给王府。

武氏与陆恪闻讯大惊, 忙命搜捕。

彼时,距离王妃被堂而皇之的调包带走, 已有近两盏茶的功夫了。

当日裴府贺客往来,人员极为繁杂,且隔了两炷香后对方早已走远, 查起来也十分不易。

裴家的府兵循着踪迹追过去,扑了个空。武氏坐镇府中, 与朱九严审那个名唤兰心的美妾, 一面命人严查城门出入的车辆轿马, 一面让人循着城外可能的去处找寻, 却毫无所获。陆恪将手下分作几队, 他也亲自出马, 循着蛛丝马迹抽丝剥茧, 追查陈半千的踪迹。

当天傍晚,陆恪在城中找到了陈半千。

但也只有陈半千。

且这狗贼故意玩弄心计分走陆恪的注意,平白耗费了大半日功夫, 在陆恪步步迫近,自知难逃性命后,已然自戕。

而王妃依然杳无踪迹。

武氏未料陈半千竟能在陈越和裴家的眼皮子底下,当着睽睽众目和森严的府兵,摆出这么一道偷鸾转凤的诡计。

但整日劳累后情势也渐渐分明。

那个名叫兰心的女子虽存有必死之志,当真落到朱九手里时,却还是架不住严酷手段,将所知的尽数都招了。

她和陈半千其实都是北梁人。

十余年前,陈半千就以商贾之身南下,试图放长线钓大鱼为北梁刺探消息。混到京城后,他盯上了年纪不算太大的诚王,有意投奔结交。彼时诚王正当总角之年,即便心存防备,不轻易与商贾之人往来,对他也留了印象。后来诚王年纪渐长,跟陈半千日渐熟络后,渐生信任。

陈半千原就从北梁带了巨额资财,又有诚王和贵妃做靠山,虽没成为众人觊觎的皇商,却也将生意越做越大。

这些钱,大半被他奉予贵妃。

贵妃有了这份藏在暗处的源头活水,正好为诚王铺路争宠,而诚王也愈发信重陈半千,几乎引为心腹。

朝堂上的一些要紧消息随之秘密送往北梁。

后来北梁重兵南下,谢衮战死。

领头的将帅,恰是陈半千在北梁时自幼熟识的挚友。当时他敢雄兵南下,也是因陈半千看出了皇家对北梁的猜忌,又从吉甫行事的蛛丝马迹中猜到了河东可能藏有内鬼。

于是一场恶战后谢衮战死,河东危悬。

北梁士气大振,意欲闯破这道铁铸般的屏障,大举挥师南下。永徽帝和吉甫则打着更响的算盘——河东历来兵强马壮,哪怕没了谢衮,凭着萧烈等一干老将,也绝不会放任敌兵南下。届时河东与北梁互耗,各自元气大伤,既可保边关无虞,也能斩除谢家对皇权的威胁。

就连袭爵之事,吉甫都是故意给谢珽的。

毕竟,谢砺正当盛年,若由他掌兵,无异于另一个谢衮当权,仍能威胁皇家。而谢珽袭爵名正言顺,且当时不过十五岁,让初出茅庐的少年统领一群战功赫赫的老将,可想而知这王爷有多根基不稳。这于朝廷而言,有益无害。

几拨人马,皆各怀鬼胎。

谁都没想到年才十五的谢珽横空出世后,竟能率兵横扫北梁敌军,非但亲手斩了敌军主将,更将犯境者尽数击杀。

一场鏖战之后,北梁元气大伤。

而谢珽也以狠厉手腕和震动京城的战功名闻四海,随即与寡母迅速拔除存有异心之人,稳住河东局势。

一切似乎尘埃落定。

唯有陈半千在痛失挚友后,愤懑之极。

也是那时,他生出了离间之心。

于是暗中布局,悄然混到魏州地界,以诚王的名义勾搭上了对王位觊觎已久的谢砺。因忌惮谢珽和武氏的雷霆手腕,他没敢在魏州多做手脚,只未雨绸缪的跟与谢砺交好的几位武将做生意往来,其中就包括裴家。

彼时,谢砺的野心尚未昭彰。

他这些年跟诚王的往来原就在暗处,谢珽初掌军权极为忙碌,无缘无故哪会在意这么个不甚起眼的商人?

陈半千遂紧锣密鼓的织网,埋下伏笔。

兰心也是在这时,潜入了魏州。

她也是出自北梁的将门,父亲随军南下,在谢珽为父报仇斩尽敌军时,将性命留在了边关。兰心为此深怀怨恨,加之自幼有学舌说话的天赋,与陈半千一拍即合,被人牙子卖到魏州后,混进也算望族的隋家成了个丫鬟。

此后三四年,陈半千销声匿迹。

给诚王和谢砺牵线之后,剩下的事无需他跑腿,谢砺手底下的徐守亮就能办妥。兰心潜入魏州后为的也不是刺探消息,凭着自幼养出的见识和心气,攀上了极爱凑热闹赴宴游玩的隋家姑娘,趁着频繁的宴席暗里学舌,神鬼不知。

连同谢砺和诚王在内,没人知道他们的真实意图。

陈半千也不急,铺出层层后路。

直到前阵子谢珽进京,擒了诚王逼问实情,诚王遭了折辱后气急败坏,回府后忙将此事告知陈半千,免得他不知就里,再栽跟头。陈半千大为意外,猜得谢珽不会放过谢砺,立时赶往魏州。

他原就甚少露面,又颇擅易容之术,借着诚王的手办了许多份假户籍,混进来轻而易举。

之后谢砺事败,他的计划落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