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事未成(1 / 2)

加入书签

两人一时皆静立不动,沉折观拜风豹之势,知他龙火功造诣极高,倒也上了心,凝神以对。拜风豹则想道:“龙火功练到第六层之后,再欲攀升可千难万难,此人功力想必未能胜我多少,就算退一万步说,他初窥第七层门径,又如何能挡得住我那”心想事成”剑法?”

他蓦然一剑直刺,是涂炭剑法的一招”妖逆平夷“,这剑法在龙国中极负盛名,据传为当年圣莲女皇征战天下之时,见黎民丧命,生灵涂炭,心中怀有莫大慈悲,有感而创,剑招隐有悲天悯人、恢宏壮丽的气势。众人对此剑法不算陌生,见拜风豹这一剑沉稳厚重,凌厉卓绝,深得其中精髓,响起一片掌声。

沉折使一招“龙尾难寻”,将拜风豹剑招挡开,拜风豹剑刃拂动,一劈一斩,一圈一转,变化剧烈,叫人目不暇接,已变作“观花剑法”的“翠羽双翘”,此剑法则是圣莲女皇迎娶第一位皇妃时所创,剑招美观,情意绵绵,却又绵里藏针,隐藏极厉害的杀招。而且他摆出这架势,已有向圣莲女皇表明心迹之意。

沉折长剑上撩,还一招“朝日初生”,呼地一声,剑刃上真气震耳,剑风直冲天去。拜风豹招式虽巧,却被这一剑神威所迫,不得已出剑格挡,铿锵声中,两人内劲化作波浪,涌动五丈之内,足下石板碎裂。观众大为惊喜,震天价叫好起来。

拜风豹手臂酸麻,心中惊讶:“他这龙火功比我强的多了!”不敢再胡乱变招,施展轻功,绕着沉折刺出十余剑,霎时剑光如网。沉折将他剑招全数格开,一剑刺还,拜风豹避无可避,横剑一挡,砰地巨响,他人飞了出去,连退十余丈,在擂台边上站稳。

他竭力镇定,显得若无其事,但眼尖之人已看出他额头流汗,手臂微微颤抖。拜风豹又恨又怒,知道以寻常剑法绝不是沉折对手,更何况藏沉折一方仍有三个强敌,事到如今,唯有祭出绝学,一举获胜。

他宁定心神,想象自己对女皇的追求之心、渴望之情,苦练经历,苦思梦境,将这许多痛苦悲伤、憎恨期盼的心意汇聚在一块儿,宛如蓄水的堤坝。他心气提升,浑身龙火圈转,宛如山呼海啸,汹涌澎湃,茫茫漠漠,气势磅礴,散布在远近十丈之内。台上看客见到这等异状,全都惊声疑问,议论个不停。

拜风豹抬起头,睁开眼,气已不喘,汗已不留,手已不抖,身躯渊渟岳峙,仿佛定住大地的神龙一般。他轻轻一笑,刺出一剑,沉折立时转动长剑,只听“铛”地一声,沉折身子一晃,虎口流血,眉头一皱。有人惊呼道:“好厉害的剑气!”

拜风豹长剑从上往下一劈,沉折立刻躲闪,只听短促轻响,他肩上渗出血来,地面开裂,擂台被切去一角,大多人何尝见过这等无影无形,猛烈无俦的攻势?一时全数呆若木鸡,心下紧张。

拜风豹点了点头,道:“能躲过两招,算你不易!”横切长剑,晃动两下,陡然剑光竟从沉折身后斩至。沉折反应极快,也斩出两道剑气,但却被拜风豹剑气击溃,沉折闷哼一声,右臂又被割破。

因沉折是屡战屡胜的戎马英雄,观众之中,有八成都盼着他取胜,此时见他连续中招流血,心急如焚,脸色难看,连声惊呼。圣莲女皇脸色不悦,道:“沉折孩儿,你还在玩耍什么?”

拜风豹心中一痛:“事到如今,她还偏袒着这...这小贼!好,我就赢给你看,我把这小贼斩成残废,才能平我心中之恨!”将这怒气投入心中,身上龙火更为炽热,弹指间将长剑挥动十余次,风声呼呼,只见密集剑光从四面八方涌向沉折。观者骇然,又无不困惑:“这剑气强悍至极,无坚不摧,倒也罢了,又为何如此神出鬼没?前方后方,上头下头,哪里都是!”

沉折凝立不动,身外龙火如罩,已是龙火功第七层的护体真气,拜风豹剑气打来,轰隆一阵乱响,沉折从剑气阵中脱身,身上又多了三处伤痕,脸上、腹部、腿上鲜血长流。

拜风豹见他竟避开致命伤势,仍能活动自如,惊叹之余,又深感得意:“就算你功力再深,在我心想事成剑法面前又有何用?”

这剑法取名“心想事成”,顾名思义,需修炼者将心中意志发挥到极处,融于体内真气,再使出剑招来。意志越强,剑招越强,且有许多超乎想象的效用。

比如这出剑者心中想:“我非击中敌人腹部不可!”随后出剑,哪怕敌人在二十丈之外,这剑招也能追魂而至,威力不减。又比如出剑者盼着:“这一剑要透过敌人护盾!”意念坚定,纵然敌人手持金刚大盾,也决计挡不住这一剑。再比如出剑者许愿:“我这剑要让敌人捉摸不透,出其不意!”则看似剑招从前而至,实则临近后变得方向难测,无处不在。

拜风豹因对圣莲女皇渴望热烈,为此受尽了折磨,他将这钟情厚爱全数化作心意,再用心意驱使剑招,剑若出鞘,委实玄妙无极,异乎寻常,纵然沉折功力比他高出数倍,也无法将剑招全数化解。

只是拜风豹即便才智过人,这门剑法实则也算不得大成。若真练到最高境界,就可梦想成真,杀人再不用第二招,只需想象敌人惨死场景,剑刃自能透体而入。但若要抵达彼境,意志之强,已然超凡入圣,比肩三清,再也不会与凡人斤斤计较了。故而书中并无记载,古往今来也几乎无人能够领悟。

眼下拜风豹牢牢占据上风,可也感到真气消耗极快,意志逐渐衰退,他心想:“这藏沉折倒也狡猾,打的是拖延时光,不攻自破的主意,哼,但他也受伤极重,成了强弩之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