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1 / 2)
干工厂那是日后的事情,现在嘛,挣钱。
阮文和陶永安在这件事上想法出奇的一致。
提到要翻译的书,陶永安来了精神,“有两本是杰克·伦敦的小说,不过篇幅太短了不太合算。还有一本是《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我看过好几个翻译的版本,不过建国后翻译的少,这不出版社就想着重新翻译一下。阮文你看过没?咱们图书馆里好像有英文原版。”
看过。
达西先生是多少女孩子的梦中情人啊,中学时代的阮文也想过一两次,什么时候能遇到自己的达西先生。
小说是典型的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剧情,小言的姑奶奶。
时代背景和立意,甩出了后世的网络小言几条街。
阮文理所当然的回答,“没有。”
“那你可以看看,要不咱先试试这个?其实这本书蛮好看的。”
对阮文来说,翻译从来不是难事。
只不过太快了也不行,会惹人嫌疑。
毕竟她们的课业也十分的紧张。
在短暂的适应期后,77级的新生们迎来了繁复的课程。
单是专业课,已经让一群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们吃尽了苦头。
而更让人头疼的,还是英语和数学。
很多学生,压根不会说。
这一代的学生们,尤其是老三届高中生学的多是俄语,早就过了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现在要从头开始学英语。
从最基础的发音开始,省大校园的清晨,都是那朗朗背诵声。
另一个老大难是数学。
高考时就有学生交了白卷,也有不少数学只考了十几二十分的学生,这些被录取的学生数学有好有坏。
抛弃了《工基》和《农基》,开始学导数求极限,每堂数学课对于授课的老师们都是艰难的战争,过去几年他们的教学一直断断续续,数理化更是被一再批判,想要系统的教学生们,太难了。
同样从零开始的还有学生们。
课上听不懂,只能下课去问其他同学。
阮文是整个化学系最受欢迎的学生。
高考成绩高,入学的专业课摸底考试又是考了满分。
就连老师们都说多和阮文同学讨论问题,有了这金牌令箭,同学们纷纷拿着习题册来问。
阮文只能放下手里的《傲慢与偏见》,和同学们苦战在书山题海之中。
好在她帮忙后同学们也格外的仗义,到了体育课和劳动课时,都把最轻快的活留给阮文,生怕累着了这个化学系的智多星。
前世的时候阮文的大学生活很忙,学习、兼职,和同学们的关系处的并不算是很好。
曾经错失了的同学情,这会儿倒是感受到了。
“阮文,要不要喝点水?你站远点,别扬了你一身土。”
班长把水壶塞到了阮文怀里,继续去松土了。
这年头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课必不可少。
第一次劳动课,是挖电线杆的坑。
一路过去十多里,一路挖坑。
化学系新生们扛着铁锹忙碌起来,去的路上三个班的班长就安排好了,分工落实到每个同学头上,到了阮文……
“你就负责给同学们送水吧。”
所谓的送水,就是站在那边,抱着水壶,谁渴了,把水壶送过去。
至于这水壶,来的时候男同学背着,阮文两手空空十分清闲。
其他专业的女生一旁里打下手帮忙,事后隔壁宿舍的埋怨了好几句,觉得阮文不干活。
薛亚男特意安慰阮文,“别往心里去,她们是吃不到葡萄不吐葡萄皮。”
阮文被舍友逗乐了,自从向曹丹青请教问题碰壁后,薛亚男死了心,这段时日里一直上进的很。
就是这人不太会跟人吵架,一着急就说错话。
今天是开学后的第二次劳动课,下乡……乡村帮老乡们松土除草。
阮文曾经对化学系77级的六十八名新生做了归纳分类。
化工设备专业是老生班,所谓的老生班就是老三届高中生,26个学生中年龄超过三十岁的过半数,还有几个跑步奔三,其中有两名妈妈级选手。
非金属材料专业二十五人,大龄学生有六人。
至于阮文所在的高分子化工专业十八人,年龄最大的是班长张爱国,现年24岁,他是地道的农家子弟,知道高考的消息后迅速投入复习之中,最终如愿被省大录取。
最年轻的……行吧,阮文是最年轻的,也是高分子化工专业唯一的女生。
其他几个女同志看阮文在那里站着,忍不住嘴了一句,“高姐你刚出了月子悠着点,不行就学阮文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