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 / 2)
第二日一早,蔡琰、吕菁,包括随行护卫的罗木、宋霜,都扮作书生,由蔡邕领着,与随行的兰台令史,在兰台转了一圈。
到了下午,再入南宫东观,与陪同的馆长客气几句,蔡邕就将人劝退。
“虽不知你为何想要了解兰台、东观,但想来不是坏事。当年先帝命我在此修史,并参与修订《东观汉记》,先做朝会、车服二志,后续十志……”
蔡邕絮絮叨叨,说起在东观任馆长时的陈年往事,吕菁认真聆听,不时附和。身后的罗木、宋霜,则用心记着每一条路线。
酉时将至,几人退出东观,准备回府,忽听吕菁道:“老师,你现在能见到弘农王吗?”
蔡邕摇头,“没有得到董卓的许可,谁也见不到。”
“北邙山上,曾有幸得弘农王赏识,受封郡君,不曾得机会拜谢。”吕菁找了个理由,“夫子,我想去永安宫外,遥遥拜谢一番,可以吗?”
蔡邕露出赞许的笑容:“感恩戴义,不忘皇恩,难得你有心。”沉吟一下,想到自己在答应担任祭酒后不久,董卓先后任命他为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遍历三台。前不久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颇为敬重、信任。
“弘农王定然是见不得,但外宫拜谢,应该无碍。”
吕菁怕蔡邕被董卓猜忌,沾染麻烦,坚持独往。想到董卓难以琢磨的心性,蔡邕答应只遥遥看一眼,不靠近永安宫。
虽不及北宫、南宫宏大,永安宫也是由几座宫殿组成,由董卓派亲信驻守,禁卫森严,吕菁根本靠近不得。暗中使了个眼色,罗木、宋霜悄然退下。
蔡琰随吕菁一道,在大殿下方,行了跪拜之礼。不远处将领正要喝问,见二人拜完就离开,便不予理会,暗自嘲笑:雒阳城内,总有升斗小民把废帝当回事。
吕菁刚转身,却见道路转角处有一人,四十出头的模样,中等身材,文士打扮,头戴高冠,颌下留着山羊胡,正看着自己。
这人是谁?
来不及问,那文士抬眼看了一眼宫殿,转身离开。
“走吧。”
与蔡邕汇合,路过一地,蔡邕一指前面,“这坊间就是步广里,内里所住之人,多为当朝显贵…吕府的宅院,应当就在前面。”
艰难地扯出一抹笑容,“老师,那里已经不是我的家了。”再看向蔡琰,“有琰儿在的地方,才是我的家。”
看着二人紧握的手,蔡邕痛苦的撇过头,努力压下想要斥责的话语。
又在蔡府住了一夜。接近亥时,罗木与宋霜才回来。
“被人发现没?”
“我们始终只在宫殿外围,并未进去。回来时亦是格外小心,没被巡城的官军发现。”
地面上,一张硕大的雒阳城平面图。这图是在蔡琰绘图的基础上,又由毕岚、张让分别绘制,再校队、汇总而成,包括皇宫的宫殿群建筑都有标注,除了永安宫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
“今天三处地方,尤其是东观,记得清路线吗?”
“没有问题。”二人齐道。
“武库、太仓情况如何?”两地分别是储存武器、粮食的仓库,就在永安宫北面。
“戒备森严,不敢靠近,只是把周边的走了一遍。”罗木道,“值守的军官,是严斌。不过,我在暗处,他没看到。”
吕菁凝眉。严斌,是严氏的亲弟,吕菁的小舅舅。
“我在宫墙之上,看见弘农王了。”宋霜接着道。她与罗木分两头行动,花在永安宫的时间更多。
“哦?”这倒是在吕菁意料之外。对于弘农王的情况,属于她临时起意,原本不抱期望,重要的是武库、太仓两地。
“小姐在北邙山救驾时,我见过弘农王的相貌。今日虽然隔的有点远,模样看不清楚,但那人身形消瘦,头戴远游冠,身边有一女子相随。在阁楼之上,吟唱落泪,我听得不大清楚,隐约听到,”
宋霜清了清嗓子,学着刘辩的样子悲歌道:“天道易兮我何艰!”
只一句,却将刘辩的郁闷与怨恨表达的明白。
远游冠,是诸侯王常戴的冠饰,应该是他不错。想来,刘辩不是第一次这样表达心中郁结。不过,宫中尽是董卓耳目,当真以为董卓不敢杀他吗?不过时机未到罢了。
时机?吕菁不由得思考起来。
《三国演义》中,在刘辩被废后不久,包括何太后,废帝以及帝妃,一并被李儒毒死。曹操假意侍奉董卓,借献七星宝刀之名,意图刺杀,失败逃离。
可现在的情况是,董卓吞并大将军何进的部曲,收买吕布吞并丁原的部下,表明废立天子的野心,袁绍、曹操逃离雒阳,刘辩被废,何太后身死,但废帝目前还活着。
接下来,应该是十八路关东联军讨董。
到时候,只怕刘辩……
“小姐,你打算救弘农王吗?”罗木眼中闪着光彩。
吕菁摇头道:“没有这计划,他不是我们的目标。”虽然答应蔡琰忠于汉室,但吕菁心中的“汉室”涵盖的范围更广:汉人江山。
当然,对于皇室成员,吕菁会尊重,不会想着杀他们造反,也不至于平白无故为皇室浪费力气。
不过,吕菁抿着嘴唇想了想。历史上,春秋首霸的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后来刘备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帜,曹操则是挟天子以令天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