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降临(2 / 2)
在巨大的疫情面前表现的井井有条,也把往日对疫情的无奈给压制的不得轻易散发。
左慈如今正在南阳不停的观察病人病情,跟着他身边是几个学生,其中一个四十左右士子模样的最为恭敬也最为突出。
因为按照王廷和左慈的要求,龙城所有的医者都身穿白色的长袍,上面绣有医生的专用标志,让百姓老远就能从衣服上分辨出大夫。
而那个书生却没有穿,因为他不是龙城辖区的大夫,而是南阳的一个叫张仲景的官员,而他也正是后世闻名天下的‘医圣’。
他在南阳一个小县内当县令,但平常最大的爱好还是研究医学。在如此天灾面前他自然也是责无旁贷的站了起来,组织一些有德行的大夫积极防治疫情。
前几日他来到龙城负责防治疫情的地方,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很多东西对他来说是极其陌生的治疗模式,不但陌生,而且极其有效和组织有序,比他们可是强多了,他随即请求跟着华佗身边学习。
在学习中他是最为认真的一个,他也没办法不认真,因为好多事物他都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拿一个最简单的事情来说吧,所有的病人在清洗伤口的时候都是用一种专用的酒水,然后再敷上应对的草药等物。
他一开始还不知道是什么药,等抽时间端到鼻子上一闻,竟然是酒!
这让他疑问丛生,这也能治病?
可是通过观察,确实通过酒水的擦拭,病人的病情并没有恶发的情况。
还有就是左慈的学生手术上的操作,这帮家伙们都太熟练了。在手术操作前让病人喝了一种草药,实施过程中病人还感觉不到疼痛。
这让他惊奇不已。
还有就是这些龙城来的学生胸前都挂着一个筒子样子的镜子,有时候会通过筒子对着病人的伤口仔细的看。
他趁吃饭的时候借了一个过来一看,好家伙,原本不清楚的地方如今是赫然入目,不但看的非常清楚,而且还发现了自己一些细小不知道的东西。
张仲景这下对龙城所有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这才是他跟着左慈是身后不遗余力的学习的原因之一。
龙城负责水利的韩暨也是最为忙碌的,他本是汉末有名的水利专家,自从让甘宁在襄阳的时候给强行带到龙城后,就一直被王廷委任为负责水利的官员。
别看老夫子已经接近五十了,但还是把全部的心思投入的解决农业灌溉上面来。
其实荆州附近还好,本身江河湖泊众多,在多年的准备下,在旱灾面前还勉强能让庄稼不死。可问题不是没有,随着水位的下降,浇灌也就成了个大问题。
在严峻的困难面前,古代的科学家们再次把智慧开发到极致,桔槔(这是个极其简单的发明,让汲水变得简单。长杆一端系重物,另一端系水桶,利用杠杆原理的人力提水。)、水轮等得到极大的推广和应用。更为特别是打深井的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也为此百姓都叫这种井为龙城井,这比历史上成熟的打井技术提前出现了一千多年。
这技术说起来简单,可能想到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说明王廷平常鼓励匠学等杂学的收获。具体做法是凿井时,使用“一字型”钻头,采用冲击方式舂碎岩石,注水或利用地下水,以竹筒将岩屑和水汲出。龙城井的井径仅碗口大小,井壁不易崩塌。他们还将大楠竹去节,首尾套接,外缠麻绳,涂以油灰,下至井内作为套管,防止井壁塌陷和淡水浸入。取水时,以细竹作汲水筒,插入套管内,筒底以熟皮作启闭阀门,一筒可汲水数斗,井上竖大木架,用辘轳、车盘提取井水。
龙城井的出现,标志着王廷领导的龙城已经把深井钻凿工艺研究的非常的成熟,至此千米深的深井成为可能。
就连王廷当初说的机井都得到了推广。虽然没有更好的橡胶技术,但动物皮囊的制作已经非常成熟,为机井的推广和使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所谓机井,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大部分都不陌生,就用在龙城井的基础上,上面架上铁质的架子,架子中间有筒,内有杠杆原理制成的塞体,随着一升一降,把地下水利用水压原理把水汲取上来。
困难有时候并一定都是坏事,有了困难就有人解决,就会出现大量的解决困难的办法和工具,这也是从侧面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动力。
当然龙城也不是一点问题没有的,因为龙城的百姓都也有一定的积蓄,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出现了抢购之风,都怕灾难面前祸及自己。
还是戏志才给强力的压制了下去,他采取了按照户口每日定量购买的制度,否则一律不允许采购粮食。
这时候龙城的报纸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号召龙城各地百姓发出爱心,节约每一粒粮食,为天下更加贫困的百姓伸出友爱之手。
大灾面前,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共度难关。否则越是人心不齐,天灾就会越加的肆虐。
看到报纸上天下各地百姓连草都没的吃,有的什么被饿死荒野,朴实的大汉百姓再次聚集在龙城的各地官员周围,按照政府的统一安排有序的抢救和恢复生产,有的甚至把家中的余粮都奉献了出来。
如今这样的生活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想当初退后几年前,连想都不敢想,百姓也拿出了十分的诚意来维护龙城的决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