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1 / 2)
味蕾也要检查一下,那么辣的玩意她怎么吃得下?可能味蕾出了问题……
第二天,罗青羽在山门口接受昨晚那位阿标为他的出言不逊的道歉。文叔在一旁监督全过程,免得这小子蒙混过关,草草了事。
谷翔没来,村民们表示情有可原,他毕竟是城里人,拉不下脸面向她道歉。正如他所说,他只是单纯的喜欢一个人,对方未婚,他就有权利展开追求。
他不认为自己有错,道歉是不可能的,那晚便连夜回了城。他的妹妹谷采吟倒是跟着文叔等人来了,代兄长向大家赔罪,因一己之私闹出这么多麻烦。
是向大家赔罪,谷采吟歉意的向众人鞠了一躬。
前世的工作,让罗青羽养成一个习惯,经常无意识的留意别人的言行,揣摸对方的需求与购买欲望。可能她想太多了,对方貌似没有向她道歉的意思。
谷采吟的这个鞠躬是给村民们的,而罗青羽也在场才沾了大家的光。无所谓了,对方打什么主意不重要,只要那谷翔不再搞事就好。
眼不见为净,互不干扰。
既然道了歉,这事就此揭过。
不过,罗青羽并未叫停年哥对谷翔家的调查,他说过的,如果查出有问题直接让人处理;如果没问题,那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用不着她特地叮嘱。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她深以为然,前世生了孩子以后就一直这么想的。罗萱的前生半活得浑浑噩噩,待明白过来已经太晚,只能认命、认真地活下去。
这辈子,是老天给她机会弥补上辈子的遗憾吧?
罗青羽回到山里,不经意的抬头仰望,天空一片蔚蓝,阳光灿烂。一朵朵洁白的云团在轻缓移动,悠闲自在的,仿佛连时间也变慢了。
少了山下那群人在耳边的叽叽喳喳,整个世界一下子清静了。
她站在门口想了想,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不干点什么有些对不起自己。于是让四只汪留家看守,回屋准备一些干粮,换上一身宽松的方便干活的衣物。
最后头戴一顶草帽,独自来到父母承包的山头。从四位长辈的院里扛出农具,帮他们完成计划垦出一大片菜园来。
菜地的土壤尚未滋养好,无妨,等乌甘草熟了,烧成草木灰撒在地里也成。爸妈和干爸妈他们中秋节就要搬进来住了,总不能让他们每天回枯木岭摘菜。
正式入住后,还有大把活等着他们……
中午,罗青羽懒得回家,用泥块叠起一个临时泥灶,在附近拾些干柴枯叶生火。从原色帆布袋翻出一个不锈钢饭盒,里边有一包方便面、辣酱和火腿肠。
拿过一个水壶,里边装的是从家里带来的开水。现在变凉了,用饭盒加热煮面条吃。
等吃时,她抽空拍照,发到朋友圈给亲朋们观察进程。
这时,冯莱发视频通话给她,问她在不在家。罗青羽把镜头一转,直接拍自己在田头煮面条的场景给她看,手指招招:
“过来体验一下?”
冯莱原本兴致勃勃的,一听要体验农民的生活,一张脸顿时拉得老长,脑袋摇得跟拨浪鼓:
“谢了,我刚从泥坑里跳出不久,受不了那份苦。”
原来,她和钟康明在丁家闲了一两天,到谷展鹏家的燕子岭逛了一遍。日子长了,不帮忙干活说不过去,于是天天帮丁大爷除草和种花种草,累个半死。
今天,丁寒娜陪爷爷出去走亲戚了,不方便带他们。他俩闲着无聊找到罗家的山门口,结果得知她在地里干活。
“谷展鹏家有个鱼塘,供人钓鱼的,你们可以到那边看看。”罗青羽建议说,并让他们去燕子岭寻谷展鹏的表妹阿彩,她会告诉两人怎么走。
“行,你继续,我们走了。”说完,冯莱很不仗义的挂了电话。
罗青羽也没在意,挂了电话端起泡面吃了起来。今天放的辣酱不是魔鬼辣,那种辣过头了,她不想在田间瞎头瞎脑的到处跳。
吃完后,回爸妈的院子把饭盒洗干净,摘一把青草把水渍擦干,装进包包里。另外,她习惯了吃饭后果,哪怕在外边也不能亏待自己,何况这是在山里。
万寿山有很多地方她没去过,太大了。儿时随外公走过的地方,现在还有一些没逛过。
凭着儿时的记忆,罗青羽来到一座无主山头,记得这里有一棵野樱桃,不知熟了没。她正到处张望,忽然隐隐听见一阵阵的小孩在嚷嚷:
“小梨,快走吧!大家走远了!”有个小姑娘似乎急得跺脚。
“我没空,你自己去。”
第478章
小梨,全名谷香梨,今年10岁,小学五年级生。
取这个名字没什么特殊意义,纯粹是孩子她妈爱吃香梨。梨同离谐音,有些老人特别忌讳,奈何孩子妈是个文青,在城里打工。
她一连生了三个女儿,头两个分别取名带娣、招娣,土得掉渣,做娘的心酸得直掉泪。到第三个终于硬了一回,夫家没拦她,反正不能再生了,再生家里就要揭不开锅。
曾经有亲戚劝公婆,把孙女送人或者扔了。公婆还没表态,就被买肉回来招呼客人的孩子妈听见了,当即回厨房拿出一把菜刀砍在桌上,恶狠狠地放话:
“谁敢碰我孩子,你们一个个给她们陪葬!”
凶婆娘,没人管,吓得那几个亲戚面如土色,连饭都不敢吃找借口滚蛋了。香梨妈挺倒霉的,生完孩子休完产假准备回去上班,公司倒闭了。
不得已,她只好委屈自己留在最嫌弃的农村种乌甘米。
后来发现公婆的话没错,在村里辛苦一年赚的钱居然比打工的时候还高。干脆把在工地干活的孩子爸叫回来,夫妻俩把属于自己家的耕地全部收回来。
之前家里只有两位老人,种不了太多,把其余的耕地租给邻里们种。现在人口多了,当然是把地要回来自己种,从此安心在家务农。
现在,大女、二女到镇上读初中、高中,剩下小女儿在乡里读小学,等考上初中也要到镇上读。
村里有屋,手里有几分余钱,再跟亲戚好友们借一点。在城里买房太贵,且不知道女儿能考上哪里的大学。夫妻俩便在镇上买一栋房子,路边有铺面那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