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2)
别看刘学逸现在自暴自弃,其实他也有秀才的功名。
刘家风风火火地动了起来。
先是花了四两银子在刘家屋后圈了一块空地,因着刘家是军户他们现在住的房子算公家的,这自己花钱买的地便算私产,可随刘家自行买卖处置。
买了地接下来是盖房子,在山上盖房不用花钱买材料,只需要给帮忙的乡亲们管两顿饭。
刘学渊按四合院的样式设计,用泥胚做外墙稻草盖顶,虽然简陋但是样式周正。
正屋为真知堂给一心考科举的学子上课,东厢为蒙学堂顾名思义给孩子们上课用,西厢隔了三间房做宿舍,里面盖的是大通铺一间房可住十人,门廊左边角房是厨房,右边角房是学子的公共书房。
刘学渊给学院命名为云中书院,当云中书院的牌匾挂上大门,在这穷乡僻壤的山村里也颇具气势。
刘家选了个黄道吉日祭拜天地。
当天天苍村附近十里八乡的乡亲都来了,这可是齐云山上的第一间学院,附近几条村的百户长都亲自带了礼过来恭贺,甚至沛县令也差人送来了贺礼。
这一天,刘学渊三兄弟都穿上新做袍子,白色的道袍外套黑色的无袖襟衣,头上带黑纱绾巾,标准的教习装束。
虽然都是普通布料,但就这通身的气度已是折服了所有人,刘学渊脸上也出现久违的自信。
云中书院第一批招收的学生有二十四人,因为来求学的全是普通百姓,刘学渊并没有定下很高的束脩,可以给钱也可以给粮食。
刘学渊又给云中学院定下一系列的规矩,住在附近乡村的学生可以走读,每日按时来上课便行,干粮自备。
至于寄宿的学生,书院按月收五十个铜板的床位费和三百个铜板的伙食费。
学生笔墨纸砚自备,蒙学堂暂时不需要笔墨纸砚。
相比其它县城的学院,云中书院的入学门槛相当低,即便开学后依然陆续有富裕一些的农户把孩子送来入学。
刘湛给云中书院算了一笔账,买地盖房打造桌椅家具还有买书籍教材一共花了十五两整,至于束脩收入,蒙学堂的人数虽多但是束脩很低,也就真知堂有些富余。
一年算下来束脩的收入刨去日常买笔墨纸砚花销,能剩下十两银子纯利算不错了。
一两银子是一千文,十两也就是一万文,如今齐云山上的粗粮价已经涨到粗粮三百文一斗,十斗是一石,书院一年收入约粗粮三石多点,这样一对比想靠书院收入养活一家人不现实。
当然,齐云山上的粮价高得离谱是一个重要原因,以钱买粮并不伐算,甚至钱银没有粮食值钱。
这个虚高的粮价恐怕短时间内都不会下降,想养活一家子人还是得种地,那十亩田依旧是刘家的根本。
刘湛略失望但并不灰心,钱赚得不多名声却是打响了,在齐云山有了人脉关系以后不愁没有出路。
此时刘湛的心思也活泛起来了,齐云山上的水田约十两至十一两银子一亩,吕树生父子给的礼金还剩五两,加上最近新收的束修正好可以买一亩水田。
以后每年书院都有十两的盈利每年能买一亩水田,这可是私田,交税只需要十税三!
这样一想刘湛哪里还坐得住忙去找刘学渊说道。
刘学渊几乎是一口答应。“吾儿想法甚好,土地才是咱们的根本,待日后慢慢积累私产,咱们的日子迟早会好起来。”
买田的事情事不宜迟,刘家三兄弟亲自找了天苍村陈百户,陈百户的三子四子都入了云中书院的蒙学堂,对于刘学渊要买田的事情自然十分上心。
三天后他为刘学渊寻到了卖主,是同村的牛家。
牛家次女婚事在即,小儿子却又得病正是花钱的时候,牛家放出来的价格是十二两一亩,听说田是卖给云中书院的刘先生立即就松口了愿意按市价十一两一亩出售。
刘学渊见牛家的地都已经耕好并插上秧,且秧苗长势喜人便给加了五百文,对此双方都十分满意。
至此刘家也算是有私产的富户了,刘学渊把田契交给赵氏保管,赵氏想到老太太还在她不便拿大便推辞了,还是刘学渊一言点透。
“夫人拿着无妨,当年还住在刘府时母亲便将中馈大权交予你,如今家中遭难,不过是一亩田的地契罢了,谁拿着都一样。”
赵氏也想明白过来,是她想着这一亩田的私产来之不易因此过分小心翼翼了。
既然想明白有些建议赵氏便想提出来。“家里还剩二两银子,我想给几房添置一些新的被褥家什,衣服倒是不缺,吕水桥给的布匹正好够给一家人做新衣。”
刘学渊忙道:“夫人想得周到,是我疏忽了,光想着开学院的事情没考虑到各房用度。”
“现在添置也不迟,反正这两年不也这样过来了吗。”赵氏温婉的笑。
刘学渊心里熨帖,于是又决定在笔墨纸砚的用度里抽出一两给赵氏翻修屋子,总是靠自己修修补补也不是事,不如请来匠人一次修妥帖。
不知不觉刘家人被发配到齐云山已经两年,孩子们也渐渐大了,房间便显得紧张。
趁这机会刘学渊又做主在刘家西侧加盖一间屋子,匠人看在云中学院的面子也没有多拿银钱。
新盖的屋子里有四间小房,分别给了刘湛他们四个大些的孩子一人一间,李小连也分了一间。
至此刘家风风火火的动静终于安静下来,每日只有隔壁云中书院传来郎朗读书声。
刘学渊三兄弟,上课时是教习,下课了该下的田还是得下,该节省还是得节省,唯一的改变是齐云山十里八乡的人对刘家越发的敬重。
刘湛不是读书的料,字认得差不多便不愿意成日待在书院里了,刘学逸管孩子没有刘学渊严格,刘湛只要完成了当天功课,刘学逸便不会拘着他。
今年入秋赵氏怀孕了,刘湛一有空便会上山给赵氏猎些野物补身子。
刘湛知道自己不可能生儿育女,也是满心期盼赵氏能生个大胖小子好让刘学渊有后,免得日后架着他去传宗接代。
也是在十四岁这一年刘湛来了初精,自从来到古代之后,他已经多久没有想那回事,梦里的翻云覆雨让他醒来时还回味无穷,只可惜梦里是一张模糊的脸,让刘湛抱憾不已。
之后日子平淡无波,次年盛夏,赵氏足月生下刘学渊的次子,许是刘湛的投喂起了作用,小子出生时声音洪亮,小胳膊小腿有力的踢蹬着,来帮忙接生的妇人们都说小子壮得很。
刘学渊给次子起名为淙,大名刘明淙。
淙儿出生的这一年大楚也发生了很多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