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新人(2 / 2)
但直到里面左中右三个大神就这么直勾勾地看着他,包括自己的老板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还是有点紧张的:“三,三位老师好,我叫胡歌,今年21岁,现在就读于上戏,参演过电影《假装没感觉》《疑神疑鬼》,也主演过电视剧《蒲公英》...”
越说越有些心虚,声音开始变低。
“哇哦,挺厉害的嘛。”
这时候,察觉状况不对的曾黎开口了:“这么年轻就能主演电视剧,看来试镜这个角色都有点大材小用了。”
“啊,嘿嘿,那个我就是运气好。当时男一号来不了,我就顶上了...”
“...”
这孩子也真是实诚,曾黎黑线,但实诚总比油滑好。她不由得想多问两句,目光往旁边一看,李导点头,她也就继续:“那你觉得,你为什么适合这个角色?”
...
京城,烤肉馆。
第六代解禁,第一个实际上的好消息就是《十七岁的单车》解禁,这是首部解禁的地下电影,不过就是名字要改成《自行车》。
这都是小事,重点是:
地下电影终于能上影院了!
好比贾樟柯在路上看到盗版,一边不爽一边还有些激动地想着,国内观众终于能看到我的电影了。你就知道,这些第六代也是很希望自己的电影能被看到的。
因为大家不少人都在外国电影节混迹多年,渐渐也明白了:他们的电影能在外国频频拿奖,其实跟外国人对中国的误读有关系。看着他们电影里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以为现在他们还是这么落后。
于是就自然生出一种同情的目光:这种条件下这么艰苦地拍电影,拍的也还不错,巴巴地过来希望得到支持,那就给个奖扶持一下落后地区的电影人吧。
这就跟大家现在看印度的眼光差不多。
但实际上呢?
他们并不能看得懂,或者说完全看懂。所以国内观众,跟他们血脉同根,导演们自然是希望上映之后给更多能懂得人看。
现在这种好事终于来了。
那就庆祝一下呗,《单车》上映意味着这群导演终于浮出水面了。于是一帮人叫起来,再拉上相熟的演员,其中就包括林浩。
屋子里热火朝天,大家吃吃喝喝聊聊笑笑,贾樟柯就蔫儿坏:“那要不让你去呗,来个双喜临门不是?”
“哈,我没那个脸。”
王小帅撇嘴:“你好意思,我都不好意思呢。浩子现在的电影在国外都是以亿来算的,人家带票房呢。”
“得,可别,我也不抗。”
马上,林浩就表示不约:“我也就最多是个引子,最重要的还是本子要好。”
内地的演员这个说抗剧,那个说抗戏,但最终说来说去大家到20年已经渐渐发现,只有极少数那么一丢丢演员或许能抗,抗的也有限。演员的加成是一部分,但剧本什么的才最终要。
“你就别扯了,13亿啊。”管虎感叹:“一部电影13亿...”
“叮叮叮叮叮!”
“我去接个电话。”
...
林浩离开互相吹捧的众人,推门出去。
现在屋内的态度就是:
王小帅上了,我们还会远么?
现在似乎什么事情都要好起来,自己的才华也会得到赏识,机会也会更多。所以啊,大家都在展望美好未来,顺便互相吹捧对方,好像马上他们就跟张艺谋,陈凯歌一样,艺术商业双丰收,成为各大媒体主角。
还有,更多的更多的东西。
于是大家都乐呵呵的。
包括林浩接起来电话也是:“下班了?正要给你打电话呢,你就打来了。”
曾黎也是一愣,然后才道:“是么?哎,我跟你说我们下午的时候,这试镜了一个叫胡歌的年轻演员,姚壮宪很喜欢,李导很犹豫,哇塞,他们在屋子里那一个...啊。”
“哦,你站哪一边啊?”
“这个,我没有说。”
林浩便笑:“我喜欢这个名字,你要不也支持支持他吧。”
“...”
“好了好了,我就随口那么一说。你先过来吧,我们在谈戏的事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