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柱鼓瑟(1 / 2)

加入书签

赵括此时的反应特快,瞬间就把白起的这些计划参悟透彻。

只可惜慢了一拍,是在人家的计划实施之后。

坦率地说,他才真是畏白起如虎,根本不敢和白起打。

而且粮道被卡断,给养缺乏,又没有坚固的营寨做依托,一直被人家团团围住,怎么抵抗?

看起来还是人家冯亭说的对。

应该争取在秦军合围前冲出去,回到廉颇修建的大营中去跟他们持久战。

“面子”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赵括决定彻底否定自己,采用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最后一计,传令各部队撤退。

为了避免秦军尾追,同时造出一个假象,赵括安排继续攻打秦营,自己则趁夜幕的掩护悄悄溜走。

遗憾的是这位“军事神童”的头脑确实是像个儿童那么简单。

不经过充分准备就仓惶出逃,数十万兵马的动作怎能协调一致?

自然有先有后,杂乱无序。

之所以说赵括用兵是“胶柱鼓瑟”,也在于他不懂得认真了解敌情。

他也在兵法中读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实际运用的却只是根据道听途说一知半解。

就凭自己的想象来一厢情愿地设计行动方案,成型后又不肯随机应变。

其实赵军早就在白起的监视之下。

他并没有亲自去袭夺赵营,而是率十万精锐藏在自己的大营里。

就是在大营几乎被攻破、营内几次展开肉博战的危机时刻,白起和这十万兵也一动不动地等待着。

直到被吸附在营前的赵军猛攻几天后筋疲力尽,锐气全消。

再听到粮道被阻,人心惶惶时,他才公布自己的旗号。

实际上白起的兵力并不足以把赵军完全围住。

赵括夜间听到的那些无处不在的传令声只是少量散在周围布置的疑兵。

白起相信仅此就能把赵括吓跑。

于是便堵住能让赵括逃生的路,逼着他只走自己为他设计的毁灭之路。

不过突围还算顺利,几乎没进行过多么激烈的战斗。

只是几条道路都被扼守如铜墙铁壁,唯有通向自己大营的那条路根本没人。

赵括此时已是慌不择路,一口气跑了四五十里。

天光已亮,满心以为脱离了危险,不料回头一看,秦军正不紧不慢地跟在后边,心中惊恐:

“苏射呢?难道一点拦阻作用也没起?

苏射这两万人的主要任务是堵住秦军营门牵制秦军、延缓他们的追击,以掩护大部队撤退。

并没有打硬仗的思想准备。

更想不到竟与人见人怕的“煞星”白起率领的十万大军遭遇。

兵力相差悬殊,一照面就被人家包围。

从心里说,苏射也不愿再替赵括卖命。

几个回合后,杀出一条血路只顾自己逃命去了,两万赵军非死即降,损失殆尽。

白起收拾完苏射才追赶赵括。

常言道: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赵括已无法掩饰自己的惊恐,部下就更不能控制。

争先恐后已乱了建制,仅仅没有溃散而已。

也得感谢白起,任赵军乱哄哄地往回跑,并不追杀。

只是“护送”或者说是“老虎牧羊”更贴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