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1 / 2)
信陵君虽以“小儿”自拟,天下士却更加感觉到他形象高大。
出于对他的崇拜,也含有对平原君的蔑视,平原君的门客纷纷投奔于他。
据《史记》:
“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由于没有那么多房子,许多人不惜睡在廊下,甚至在院子里搭席棚;
而平原那边,可怜堂堂相国府,竟到了门前冷落可罗雀的地步。
平原君当然不高兴。
但当时讲究“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既然主人被瞧不起,给他当门客也脸上无光,谁还愿意捧他?
由于有“来去自由”的不成文的规定,平原君也不能阻拦,只得躺在床上生闷气。
倒是信陵君考虑到影响不好,做了不少工作,劝说了那些跟着起哄的。
平原君又以提高门客待遇为条件,这才收回一部分。
可见当时的社会风气重视名声人品甚于地位财富。
尽管劝走了不少,信陵君这儿仍发生了经济危机:
自己本是寄人篱下,又因不愿“持功受赏”,只同意接受赵国发给的生活保障费用。
按当时的人数计发维持现有门客食宿,生活并不困窘。
突然增加了千余人,不但没地方住,吃饭更是难以维继。
“食客”都是无业游民,你不给他饭吃,还叫什么“善养客”?
信陵君不得不焦头烂额地筹措吃饭钱,可惜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一日三餐只供稀粥咸菜还得限量。
好在信陵君原来的门客和新加入的邯郸人受过的苦比这多得多。
有饭吃便不以为苦,而且又是自愿,想吃好的完全可以重回平原府嘛,那儿天天有鱼有肉。
毛遂现在平原府已为上客。
因与朱亥、唐雎等关系密切,更仰慕信陵君,所以只要有时间便隔三差五的过府聚聚。
他没成家,仍然保持着走到哪儿吃到哪儿的老习惯,也是成心赶饭点儿。
一进府正赶上开饭,唐雎笑了:
“堂堂平原府上客还到我们这儿来‘忆苦思甜’?
换一家吧,哪儿都比这儿吃得好。”
毛遂也笑:
“唐兄也太小瞧人了,难道我就没吃过苦?
你这么说我偏要尝尝你们有多苦!”
三人说笑着进入“饭厅”,熟人纷纷向毛遂打招呼,毛遂也一一含笑做为回答。
席棚中没有桌登,只是一块长木板底下垫砖打的地摊儿。
端上一盆粥来,稀可照人不说,还掺了不少萝卜缨子,黑乎乎地,尝一口,酸拉巴叽的苦。
毛遂皱紧眉:
“你们就天天吃这个?”
唐雎点头:
“连公子也没两样,同甘共苦。”
朱亥叹口气:
“连这个也快供不上了!”
毛遂又急又气:
“你们,你们咋不早说呀?”
唐雎瞪了他一眼:
“公子什么时候向人求过帮助啊?
这还下令保密呢,要是看见你来了,非撵出去不可!”
毛遂愣愣地直摇头:
“长此这样下去可不行,得想办法!”
朱亥瞅着他:
“既不能求人,又不能把大家遣散,能卖的东西都卖光了,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毛遂诡秘地一笑:
“我的办法?哈哈,全都是妙计。
谁也不用求,让平原君主动来帮你,只须如此如此……必能成功。”
过了几天,后勤管事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