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的开始(2 / 2)
乡试只能自备竹简,而县试却可以享受到不一样的待遇,这样一来就会在无形之中树立起科举测试的等级。
吸引更多的人不断的向上攀爬。
无论是什么考核,真正能够获得成功的总归是极少数,为了给予考生们足够的动力使其坚持下去。必须要对那些相对优秀一些的人进行鼓励。
虽然一张纸并不值多少钱,但却是一种认可。
那些参加县试的人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优越与自信感,而止步于乡试的人则会心生羡慕,然后更加努力,争取下次更上一层楼。
如此一来,科举制度就会更加稳定,获得更多读书人的认可。
十天之后,科举正式开始了,为了让考核顺利的进行,每个乡都建起了简易的考场。
天刚刚亮,就有不少人来到考场外等候了,等了足足一个时辰之后才被放了进去。
因为这是第一次科举,所以学子们的热情度都很高,非常积极的报名参加。
平均算下来每个县都有数百人参与,秦国如今又七百多个县,加起来总人数超过了三十万!
三十万这个数字虽然也并不是很夸张,但要知道如今的大秦也不过只有两千万左右的人口。
而且因为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所以几十个人里面也未必能出一个读书人。
三四十万的考生其实已经很多了。
当嬴政得知这个数字之后,也是不由的笑了起来。
因为这个结果意味着有大半的读书人都认可了科举,大秦的科举。
通过这个制度,不仅可以招揽人才还可以打压贵族。
最重要的是拉拢到了很大一部分的人心。
正所谓儒以文乱法,文人的口诛笔伐威力绝对不弱于刀枪剑戟。
相反,若是读书人都站在了自己这边,想要治理国家自然也就容易了许多。
统治人心要比统一疆域更难,因为人心是最不可捉摸的,也是最难以掌控的。
而现在的科举刚好掐中了那些文人的命脉,使其可以为己所用。
有了这一举措,嬴政有着很大的信心可以实现万众民心的统一,打造一个坚不可摧的帝国。
几天的时间过去,各地的乡试都结束了,在经过了筛选之后,结果也出来了。
一共有数万人晋级到了下一轮。
凡是在这一轮中优胜的人,能够在一个月之后前往县里所设的考场中,去参加县试。
而若是可以在县试之中再脱颖而出,就可以到郡里进行郡试。
凡是能够走到郡试这一轮的人,其实已经是人才了,就算在这一轮中被刷了下来,无法继续进行最后一轮的殿试,那么也会有一个不错的职位等着他。
根据不同的水平来对人才进行评定,并将其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无论旷世之才,还是有些小才能,都不会浪费。
这便是科举的核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