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2)

加入书签

父母双亡,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出身的娃子不忘报答乡亲们。身为小队长不但努力劳作,还带领大家抗击蝗灾,保住了粮食。这么好的例子,今年公社的先进份子就是他了!

颁上奖状,带上大红花挨个大队做完报告之后,程林带着公社的批示先回了胜利大队。

胜利大队支书何卫民看着眼前的壮实小伙子,再看看手里的批示,心里犯了难。公社的意思是这是个有为青年,要适当提拔为大家做贡献。

可是大队现在没有闲缺,村生产队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他已经是个小队长了,到底要怎么安排这个公社先进份子呢?

思索了良久,何支书把眼光放在了“培养”二字上,一拍脑门子,先进份子就是要慢慢培养的嘛。

“公社里是要培养你们这些先进份子的,但你还年轻嘛,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这样吧,今后你就时常来队里给我打下手,多听多看...”

何支书沉吟着,“但劳动关系你还是要算在你们村生产队上,每日记最高工分,队里村里两头跑,两头都不耽误嘛!”

一句话就把程林这不明不白的身份定下来了,你说他是个干部吧,没有头衔。你要说他不是干部吧,人家天天跟着大队最大的干部工作,这可是直通天厅的活儿!

程林今生回来时,已经担上了这个“秘书”的活了,上辈子经过了些事的程林一笑,也好,这活儿倒是个三不管的自由活儿,想干点啥事也方便。

**

司文的眼睛艰涩的睁开,头怎么这么疼,浑身也没力气的很。一睁眼看到的是灰扑扑的土墙,她不可置信的看向四周,这像是年代剧里的土墙破屋。

她明明在自己的大书桌前看书,怎么到这里了?

正疑惑呢,听到门吱哑一声响,一个中年妇女走了进来,她穿着洗的有些范白的粗布衫子,一条不太合体的粗布裤子上打着个补丁。衣服虽旧了些,人到是看着干净利索。

她看到已经撑着半坐起来的司文立刻快走过来,放下了手里的篮子,嘴里念叨着,

“司文啊,快躺下!大夫说你得好好歇着,不用着急起来干活,左右村里就你一个知青了,我家那口子说了,咱村养的起你!”

说完硬把司文按回被褥里,还给揶了揶被角。

司文整个人是懵圈的状态,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和这位...同志交流,只能由着她的手劲儿躺回了被褥里。

“烧好像退了些,”妇女半坐在炕上,上手摸了摸司文的脑门。小心的打量了眼心不在焉的司文,心中微微叹气,任是谁遇到了这事都受不住,现在回城多难啊!

“丫头啊,别怪婶子多嘴。同是知青,艳红回城了你可能心里不舒坦,但早早晚晚的你也能回去,可千万别因为这个伤了身子!”

司文一愣,合着她是个知青,还有个同伴叫艳红,人家回城了她没回去,看来还挺伤心。

“嗯。”司文含糊的答应着,“那个,婶子,咱村有报纸或者书吗?我想学习学习。”她学着妇女说话的方式说。

当务之急她要整明白现在的时间,要是晚些时候还好,要是是早年间...唉...

宋婶子一听高兴起来,她家那口子说了,只要是提要求就好,提要求就说明人有奔头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城里的知青就是不一样,别人想着要些工分或者饭菜,她想的是要报纸,可真是文化人呢。

“成!回头我让人帮你找找,你说咱这要想找别的还容易点儿,这书啊本啊的还真难住我了!”

说着把挎来的篮子放在司文旁边,“你先把饭吃了,人有力气了我把那字儿找来你才能看不是!”

刚才这情景,司文哪顾的上自己的胃,现在稍微心里有了底,还真饿了!

宋婶子看这人也有精神头了,自己也算是完成任务了,麻溜的抬腿就走。嘴上说着要去找书,心里念叨着我去哪给你找去,满石河村也找不到几个认字的人啊!

司文可不知宋婶子愁的头大,她挣扎着坐起来把篮子上的布揭开往里看,一个窝头,一碗红薯粥,热的。

手掌大小的黄面窝头有些硬,这窝头她在书里听过,还真没吃过。张嘴比量一下,到底还是没下的去口。

她的手又小又细,白嫩的皮肉上没什么粗茧的痕迹,看起来像没怎么干过活,这点倒是和她原来一样。

司文用手把窝头掰成小块,放到嘴里慢慢嚼。粗糙玉米面在嘴里有些发渣,也没后世精致的面点那样蓬松微甜,还带了些苦涩的余味。

坐在土炕上,攥着窝窝头,这感觉...其实挺奇妙的。她这样一个四体不勤的书虫,竟然被打入写实作家笔下的乡土人生里体验生活。

犹记得老师和师兄师姐们对她的调侃,“司文不用活在人间烟火里,给她一屋子书就够了,不吃不喝也行,哈哈”

嘴角扯出一个委屈巴巴的弧度,司文使劲咽下了卡在喉咙里的窝头,现在书是没了,吃喝倒是有。可她才发现自己是个顶顶俗的俗人,来的第一天,她想外卖了!

第2章 我想看报

宋支书家,宋婶子正说着她去看知青的事儿呢。

“那个叫司文的知青瞧着比前几日强,还能坐起来了,人也精神不少,说想要点报纸啥的看,人到底是城里娃,和咱农村娃喜欢的东西都不一样。”

“甭管是哪的,来了咱这都一样!要不咋那么多知青拼了命的想回城?”坐在炕沿的宋有财磕了磕烟袋锅子,咂吧了口烟说。

宋婶子看了眼老头子,往屋外瞅了瞅小声说:“她真是被顶下来的?那个艳红...”

“闭嘴吧,这可不是咱能管的事儿。”宋有财呵斥,寻思寻思又说:

“甭管谁走了,反正咱村得有个知青,就让她先养身子吧,啥都别干了!你想想,统共来了俩,一个走了,另一个要是病死咱村里,我怎么向大队交代?”

宋婶子一听也急了,“是呢,我那天听程林说,这各村里的知青情况也是评先进生产队的...啥来着?”就在嘴边了,宋婶子却怎么也想不出来了!

“指标!”爽朗的声音从开着的门外传来,程林笑着走了进来,“婶子这大门咋也不关,我就直接进来了。”

“对,就是指标!”宋婶子想起来了,拍腿笑道。“程林啊,你咋来了?”

“我来找支书商量一下秋收的事儿!”程林上去给宋支书续上旱烟,一点儿也不见外的坐在了炕沿。

宋支书看到他这样子心中熨贴,程林去大队干活那事儿说实话他心里有疙瘩,一个小娃娃越过他去受重用了,他这个老支书哪能舒坦?

不过现在看他这副晚辈的样子,他也就想开了,他程林又没爸没妈还能靠谁,关系好了就像是自己娃出息了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