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小龙椅重生 第73节(2 / 2)

加入书签

她理当无所畏惧。

第六十二章 ...

四月八日,碧空如洗,巍峨殿宇西侧,校场内外聚集了数千人,当中包括负责铨选武臣的兵部三班院和审官西院、武臣散官、禁军侍卫,以及围观的闲散宗亲勋贵。

因北域诺玛族与胡尼族来往愈发密切,停战多年的各族大有燃点烽火之势,举国上下均盼着一振雄风。

比起三年前国丧期间的那一届,今年的武举获得了更多关注。

校场内静立着五十名青壮年考生,他们身着统一青色武服,腰间悬挂标有姓名的木牌。

场外放置大量箭靶、武器,四周设有简洁大气的高台,旗帜迎风飘扬,动静相映。

刚满十五岁的小皇帝具服前来,身后跟随二人,皆身穿紫袍亲王服,分别为丰神俊朗的摄政王安王,与小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宁王。

受众人朝拜后,三人肃容落座。

场内气氛严肃中透着斗志昂扬之气,兵部侍郎出列,朗声宣布规则。

一声令下,武进士分作两批,展开马射和步射考试。

马射比试两回,每人六矢,中三为合格;步射则九矢中五为合。经过解试、省试选拔到御前的进士,均箭无虚发。

秦澍以十八岁的雄姿高坐马背,狭长桃花眸不起波澜,挽弓如月,箭箭正中红心,博得欢呼声连绵不绝。

日光悠悠漫过他浅铜色的面庞,如镀了凛然的华彩,高华气度中不失少年意气。

宋鸣珂享用茶点,与安王、宁王偶有交谈点评。

宁王兴致勃勃指向秦澍,悄声道:“陛下,那位……是霍家哥哥的好友?”

“嘘……此事,你我知道便可。”

“仪表非凡,武艺高强,不亚于霍大哥哥!”宁王由衷赞叹,清亮眼眸满载向往。

宋鸣珂环视周遭,心生快慰,眼光不自觉落在那熟悉且出众的英武身影上。

秦澍或许不如霍锐承高大健硕,也不如霍睿言俊美绝伦,却天生恣意洒脱。

他拉硬弓、舞刀等样样出色,进入进士之间的单打独斗,更是凭借勤练多年的精湛武艺一一打败对手。

动作干净利落,眉宇间谨慎与傲气并存……于宋鸣珂而言,这才是上世所知的秦澍。

喝彩声中,另一人同样表现耀眼。

那人肤色黝黑,眉似卧蝉,眼如铜铃,虬髯朱唇,一登场连败三人,引起不少争论。

“余桐,”宋鸣珂扭头低问,“那刚刚获胜的……是何人?”

“回陛下,是平阳举荐的胡季春,也是难得一见的文武双全之人。”

“平阳的?”宋鸣珂唇畔扬起一抹了然的淡笑,“有好戏看了。”

本朝近百年来,三十多位武状元中,出自平阳县的竟多达八位!

只因当地文武并重,具有浓厚的尚武之风,亦非常重视学术与修养,学风鼎盛,兼之当地人世代被灌输的理念极为高远,自身抱负往往与家国命脉紧密相连。

不少出自平阳的武进士,在武举考试中一展身手,独领风骚;被委以重任后,喋血疆场,以身殉国。

因而,每一届由兵部举办的武举考试中,朝野内外都对平阳考生寄予厚望。

果不其然,数轮两两对决后,最终胜利的几名武进士中,秦澍与胡季春位列其中。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场之上,总得分高下。

临近午时,或坐或站了一上午的观者被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激战牢牢吸附了视线,几乎无人流露困顿之色。

宋鸣珂紧盯场上两道身影攻守相错,以木柄长刀剧烈碰撞,招式层层叠叠,纵横闪戮,令人心驰神往。

胡季春身壮力健,刀锋舞得暴卷急兜,挥振奔掠间,堪比电闪雷鸣迅猛凌厉。

而秦澍身法灵巧矫健,刀法如行云流水,刺、劈、撩、挂、点……从容不迫,应对自如。

二人眸光深邃,逐寸转冽,刀刃各自迅疾翻转,一猛烈,一迅捷,教人大开眼界。

双方堪堪打成平手,胡季春浓眉一挑,侧身急转数圈,以手中长刀抵地,借力退避的瞬间,回身挥舞劈砍。

秦澍好胜心切,借助其削砍威势,毫不手软,直逼而上,两刃蛮力相抵,恍似急流嘎然而止。

宋鸣珂虽不懂武功,但也瞧得出,二人不相伯仲,秦澍胜在年轻锐气,而胡季春偏重于稳打稳扎。

耗时越长,对秦澍反倒不利。

她趁秦澍锐不可当地将胡季春逼退了一步,陡然高呼一声:“好!罢手吧!”

兵部侍郎见小皇帝发令,连忙停止这场剧斗。

如此一来,乍眼望去,似乎是秦澍占据上风。

胡季春纵有不甘,也不能违逆圣意,只得躬身退开,与秦澍相互客套一番。

二人退至场外,拭汗更衣。

一时间,众议纷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