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风点火架秧子(1 / 2)

加入书签

胡月锋对于严科夫口中所说的沙皇伊凡雷帝,有着很清醒的认识。

在他看来,这个伊凡雷帝是个牙呲必报之人。对方不但记仇,而且有着极大的野心。前几年刚刚吞并了喀山汗国与阿斯特拉罕汗国,这两个汗国如今已经并入沙俄。只是这两个汗国所在地,并不是那么安稳。

对于能给对方添堵,胡月锋很有兴趣。如果阿斯特拉罕和喀山这两处广大的地区乱起来,不知道沙俄还能不能象如今这么强势。

利沃尼亚战争,已经牵制住了沙俄的主力。

胡月锋觉得,自己要将对方的后方搞乱。让阿斯特拉罕与原来的喀山汗国的广大地区都成为战乱之地,那么周围肯定还有势力,会对沙俄动起心思。

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大明朝廷对他所在的彼尔姆和索利卡姆斯克两地支援有限。因此,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使得这种孤军的态势,发生扭转局面的变化。

现在胡月锋的手中有七千明军,这些人在这人烟稀少之地,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是如果用得好了,足够挑动大局。

何况胡月锋现在并不是建设,而是去给沙俄搞破坏。建设总比破坏难,而胡月锋身为大明的军人,就是一个职业搞破坏的。

想清楚了这一点,胡月锋便将手中的兵马挑选了三千人出来。

剩下的四千明军,两座城里每一座城中留两千守军。

带兵临走之前,他叮嘱分守两城的军官,如果他不在的时候沙俄派军队前来,能战就战,打不过就退出乌拉尔山口。现在这种情况,明军的兵力补充困难消耗不起,保存实力是最重要的。

胡月锋带走的这三千人,包括一千骑兵,一千五百火铳兵,五百人炮队和数十门火炮。

一千骑兵都是一人三马先行,而其余的两千人马,则带着火炮辎重乘船,由卡马河的水路顺流而下。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伏尔加河岸边的喀山,还有在里海的入海口,阿斯特拉罕城。

胡月锋选的时机非常好,这时的沙俄在喀山城的驻军只有一千余人,而阿斯特拉罕的兵力不超过两千。虽然沿途还有一些小城,但是其中的最多也不过只有上百的沙俄士兵。

在路上的时候,胡月锋便碰到了一个巴什吉尔部族。喀山汗国原本的主体之中,就有巴什吉尔人,这些人都是蒙元的部族后裔,相貌上虽然也显得鼻梁略高,但还能看出来是蒙元人的血统。

对于这些已经被击败并臣服于沙俄的部族,胡月锋并没有直接攻击,而是告之对方,自己代表天可汗来惩罚沙俄。

天可汗这三个字,在这些蒙元后裔之中,有着非同凡想的意义。成吉思汗也只是大海一样的皇帝,而比大海更加广阔的,当然就是天空。

不管这些巴什吉尔人信或不信,胡月锋只是邀请他们部族中的一两人随军而行,让他们去见证明军的力量。

从彼尔姆到喀山城,足有两千余里,胡月锋的骑兵用了二十天,便赶到了喀山城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