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婚后我做了皇后 第74节(1 / 2)

加入书签

也不知荣昌王现在如何了,自己有生之年还能不能见到他。

但无妨,只要皇帝和淑妃那对狗男女遭报应,他便没有遗憾了。

出了店铺,两人继续沿街而行。

时缨在货摊前挑选时,忽然感觉到有人在看自己,循着望去,竟是方才被乌老三喝退的小孩,正眨巴着一双大眼睛,露出期待的目光。

慕濯不动声色地揽过她,低声道:“有些店铺会用年幼的孩子招揽顾客,专挑异乡人下手,有的不知其中关窍,一时心软,就会被他们拖去店里狠宰一顿。”

时缨讶然:“这么小的孩子,父母就不怕他们被拐走,或是招来脾气不好的顾客……”

“他们并非为自家店铺做活,很多都是农户的孩子,逃学过来挣钱。”慕濯解释道,“灵州有位曾在前朝做官、后来致仕归乡的老先生,他开设学堂,教穷苦人家的孩子们读书,只象征性地收一丁点束脩。父母们倒是愿意送孩子去学习,希望他们将来考个功名,但有些孩子不服管教,觉得读书哪有经商来钱快,就主动跑到集市这边帮人揽客,收取提成。”

顿了顿:“我让刺史府下令,严禁商贩们雇佣童工,但此事管起来并不容易,许多行商非本地人,听闻风声,跑得比兔子还快,而且有些父母见孩子去趟集市就能赚得盆满钵满,也不再要求他们去学堂。他们儿女众多,全然不担心孩子会遇到危险,就算一个没了,还有他的兄弟姊妹。”

时缨无言以对。

她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从未体会过缺钱的滋味,没有任何立场指责那些父母和孩子。

沉默着走出一段路,那孩子小心翼翼地跟上来,顾忌慕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场,不敢靠得太近,只目不转睛地盯着时缨的镯子,眼神里满是渴望。

时缨停住脚步,摘下金镯,问道:“你喜欢这个吗?”

小孩点头,又摇摇头,见她语气温和,壮着胆子道:“夫子说,人不能贪得无厌,我……我只喜欢上面那颗珠子。阿姐,您来我的店铺,我用其他东西跟您交换好不好?”

稚嫩的童音如银铃般清脆悦耳,却说着故作成熟的话,时缨莞尔一笑:“我去店铺买东西,钱也不会全落在你手上,你岂不是亏本?不如你我做个约定——”

她将一只同样是黄金镶嵌珍珠的耳珰递过去:“今天下午,你拿着此物到夫子那里等我,叫上你的伙伴,我有更好的东西给你。你找来的人越多,能得到的宝贝就越值钱,如何?”

孩子眼睛一亮,连忙答应,飞快地跑走了。

耳珰被他攥在手中,太阳下反射出一线耀眼的金光。

时缨直起身,含笑望向慕濯:“我从京城带来的那些物品,终于能派上用场了。”

她迫不及待地挽住他的手:“走吧,东西不少,须得回府整理,下午还要劳烦你带我去学堂。”

慕濯会意,吩咐暗卫跟上那个孩子,以免他被商贩强行扣押。

复而揶揄道:“你千辛万苦攒下的私房钱,就这么散尽,不心疼吗?”

时缨叹气:“待我身无分文,便只能恳求你收留了。”

“是我的荣幸。”慕濯与她十指交缠,并肩离开集市。

回到王府,时缨直奔正院,让青榆和丹桂将她的物品全部清点一遍。

万全万康也被叫来帮忙,万管家得知王妃的用意,感动之余,召集府中所有仆从,一同加入到整理的行列中。

半下午,众人完工。

时缨原本的嫁妆、以及皇帝和淑妃的赏赐都是些金银财宝,外表漂亮又值钱的珍珠玉石不计其数,还有些绫罗绸缎,分门别类摆开,乍看之下,满室流光溢彩,令人瞠目结舌。

“我计划问问夫子,按照孩子们听讲和完成功课的次数拟定一个奖励章程,只要在同等的时间成本下,比去黑市赚得多,他们定会争先恐后前来报到。这些东西……少说也能应付十年八年了。”时缨说着,心中五味陈杂,这些在她看来稀松平常的事物,却不知能供养多少平民百姓。

她看向一众家仆:“大家有什么喜欢的,可以先行拿去。”

众人连忙推拒:“娘娘还是给那些孩子们吧,我们得殿下恩典,有一处容身之地、衣食无忧,已经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不像他们缺吃少穿,否则也不会舍得让孩子去黑市受苦。”

时缨也没有再坚持,却是记住他们在整理时多看了几眼的物品,打算用作年节时的赏赐。

都是苦出身的人,只是出于善意,才会劝她先去救济更需要的家庭。

慕濯从慕潇那里得到的钱财只能用在军中,但她的东西却不尽然,她可以光明正大地拿去接济百姓,将士们愿意送子女去读书,也同样可以分得。

众人走后,慕濯轻轻拥住她的肩膀:“阿鸢,灵州会记住你。”

“我不需要任何人记住。”时缨轻声道,“我只想尽己所能做些事情,和你一起,代替崔将军守护这些百姓罢了。他们生长于边境,时刻面临战火威胁,却常年被朝廷忽视,着实不易。”

“阿鸢。”

“嗯?”

她一抬头,猝不及防地被他夺去了呼吸。

日光透过窗棂,满室灿金生辉,唯有相拥而立的一双人影身着素衣,却分毫未被夺去颜色。

时缨感到一阵天旋地转,闭着眼睛,下意识地环住慕濯的脖颈。

熟悉的气息肆无忌惮地侵占感官,她心想,他算是知道“食髓知味”作何写了……

白发苍苍的夫子站在屋里,无奈地摇头叹息。

又比昨日少了三人,明天或许还会更少。

七八月份,正是各地商贾云集的时候,孩子们纷纷逃课去挣快钱,有的一走就再也不会回来。

他摊开书卷,清了清嗓子,刚要开口领读,突然,一阵脚步声从外面传来,孩子们一窝蜂地涌入,空旷的教室登时显得热闹起来。

夫子目瞪口呆,不知发生了何事,一个孩子举着枚金耳珰道:“有位阿姐要我在这里跟她碰面,说要给我们比这个更好的宝贝,夫子,您可有看到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