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袁崇焕的奏报使得满朝文武鸦雀无声(1 / 2)

加入书签

崇祯看了看汪庆百的表情,心里顿时笑了起来,但表面还是佯装愤怒的说道:“来人,范景文当众殴打朝廷大员,有辱斯文,着罚俸半年以做警告,再有下次绝不轻饶。”

“是皇上,臣遵旨”范景文赶紧低下头说道,他知道这已经是最轻的处罚了,所以当即答应了下来,

而汪庆百则一脸不如意,但也没说什么,毕竟两个人都有错,而且现在皇上已经生气了,所以他此刻也没说什么,只是同样把头低了下来,看向范景文的眼里充满着仇恨。

崇祯看了看已经平静下来的文武百官,将目光看向了内阁的三位大臣,然后认真的开口问道:“这件事你们以为该怎么办?”

一直沉默不语的温体仁,听到了崇祯的问话,当即站了出来,直接对崇祯说道:“启禀皇上,老臣以为袁崇焕袁大人暂时还不能罢,就如臣之前说的那样,辽东未稳,不易更换主将。”

“嗯”崇祯听过之后,点了点头。然后又将目光看向了周延儒和李标二人。

“启禀皇上,臣支持温阁老的意见,不支持现在就更换辽东主将。”李标这时候站了出来说道。

周延儒也当即站了出来,等李标说完之后,当即开口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此时可暂不坐决定,而应该先将袁崇焕召回,根据其的所作所为做出相应的奖罚。

此举一是可以解决各位大人的争端,二则可以保证不会寒了我大明将士的军心。”

周延儒此举虽然是中和了一下众人的矛盾,但主要目的还是想要整掉袁崇焕,因为在场的人都知道,一旦袁崇焕被召集回京,那么他能不能回到辽东还是两回事。

到时候整个大明铺天盖地的谩骂都能让袁崇焕望而止步,当然崇祯心里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但是他却也是支持周延儒的这个说法的,毕竟数十万将士的伤亡,他也要对天下人有个交代。

这时王洽也站了出来,对崇祯说道:“启禀皇上,臣支持周阁老的决定,可以先将袁崇焕召回京城,将此次战事总结之后,再决定是否让袁大人重回辽东。”

“嗯”崇祯听过之后,也是点了点头,如今看来也只能这样了,想着崇祯便看向文武百官,想看看百官的反应。

这时百官已经议论纷纷,很多人也当即表示支持周延儒的方法,而温党中人自然有些不满意了,此时也是议论纷纷,将目光看向了温体仁。

崇祯看到百官的反应,当即在心中决定下来,当即正准备说话。

没想到这时温体仁再次站了出来,直接将正准备说话的崇祯给打断了,崇祯当即有些不爽了,今天这是怎么了?怎么个个都想打断自己,好像他们都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似的。

虽然这样想,但崇祯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微笑着看向温体仁,想看看他想说些什么。

没想到这时温体仁直接从怀里拿出来了一份奏报,直接面呈给崇祯,然后说道:“启禀皇上,这是内阁刚刚收到辽东总督袁崇焕的战报,还未来得及交给皇上,请皇上恕罪。”说着将奏报举过了头顶。

这时王承恩直接走了下去,从他的手中接过,交给了崇祯。

整个朝堂,不仅是文武百官就连崇祯都一脸疑惑的看着温体仁和奏报,心中纷纷暗道,难道这是温体仁的杀手锏,一时间众人都沉寂了下来。

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了崇祯手里的奏报,崇祯直接将奏报打开,然后看了起来,看着看着,崇祯眼睛一亮,暗暗说道,没想到这个毛文龙这么厉害,竟然将辽阳城给烧了。

在奏报中,袁崇焕一改常态,大大赞扬了毛文龙的能力和忠心,并且将他的爱子毛承祚都牺牲的消息,告诉了崇祯。至于袁崇焕最后将这件事说成是自己的一个计划,在崇祯认为根本行不通。

而且崇祯由此和奏报的大体内容,也明白了二人的一些勾当,不过崇祯并不在意,这种事情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想要一时整改实在太难。

于是,崇祯就将这封奏报的内容后半部分给省略了,只消化了前半部分。

崇祯看完之后,看到百官和温体仁的模样,不由的笑了笑,此时百官可以说是一脸迷茫,唯独温体仁一人,低着头,一脸胜券在握的表情。

“好、好啊!来人,拿给诸位爱卿看看。”

“是皇上”

王承恩说着,在众人的一片议论声中将奏报拿了下去,李标等人看了起来,纷纷将目光看向的温体仁,心中暗道,没忙到这温体仁还有杀手锏,竟然一招给众人打的无话可说。

同时这封信也让王洽等人心中不按,当王洽等人看过奏报之后,心中暗暗猜测,为什么这封奏报会直接出现在温体仁手中。

他们纷纷想到,如果是密信的话,那么必然是直接呈给皇上的,如果是普通的奏报,肯定是先由兵部接收,然后交给内阁来处理的,现在自己一个堂堂的兵部尚书,竟然不知道这件事,一旁王洽心中充满了不安。

随即将目光看向兵部侍郎汪庆百,只见他的熊猫眼此刻充满的得意,顿时让王洽明白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王洽的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他知道在这样下去,自己的权利就会被一步步架空,但是他却没有丝毫办法。

随着袁崇焕的奏报在众人手中传递,文武百官看过之后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阴晴不定,当奏报再次被拿了上来的时候,整个金銮殿已经变得鸦雀无声。

崇祯看了看平静的温体仁和周延儒,又看了看一脸复杂的王洽,不由得笑着开口对众人说道:“诸位爱卿以为此事是应该处罚还是褒奖?”

但让崇祯没想到的是,此刻竟然没有人说话,变得都沉默不语起来。

一方面王洽等人,因为袁崇焕的奏报上的功劳,明白了自己等人已经失去了一击毙命的机会,理由已经不太足,最主要的还是皇上的态度此时已经改变了,所以他们也不太想此时去撸皇上的胡须。

而温党的成员,则是因为他们已经占了上风,正在等待王洽等人的反驳,而王洽等人却已经放弃了这次的计划并没有开口,所以因此整个朝堂变得安静的怕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