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杨鹤的机会(1 / 2)

加入书签

同时,崇祯也在想,只一个勋贵竟然就拥有这么多土地,那么那些王爷哪?要是将他们都给吃了,估计自己的水师什么的,都不是什么梦了。

不过,崇祯也只是想想,暂时还没有动藩王的机会。

慢慢的,时间进入了八月份,辽东,松山堡内,汪庆百正在和袁崇焕二人一起吃饭,这是袁崇焕为了送别汪庆百,专门设置的一场送别宴。

宴会并没有那么隆重,只有袁崇焕的几名心腹,才成为了宴上之宾,宴席之上,众人高兴的一杯接着一杯,欢声笑语亦是不断。

宴会之上,并没有什么多余之言,袁崇焕已经多次谢过汪庆百,所以这也只是单纯的一场送别宴。

当酒席结束之后,将人各自回府,袁崇焕亲自为汪庆百准备了一些护卫自己路上用品,送给了汪庆百,让他明天一早带走。

另外一边,马世龙接到朝廷的旨意之后,虽然西平堡的曹变蛟等人非常不能理解,但是也只能将疑问压在心头。

吴三桂等人也为马世龙准备了送别宴,马世龙为了不让他们担心,则面色平静的参见了宴会,宴会之上也没有说些什么。

众人喝酒之后,看到马世龙如此模样,自然想为马世龙言不平。

“不知皇上怎么想的?怎么会有相信袁崇焕的一片鬼话?我看那个汪庆百也是奸诈小人,这件事十有八九就是他袒护袁崇焕,却不去了解真想。”喝多了的吴三桂,一脸不愤的对旁边的马世龙说道。

“吴大人,休要多言,我等深受天恩,怎能责怪君父,此去我马某人行的正坐得直,怕什么?”马世龙训斥了吴三桂一下,然后严肃的说道。

对于他来说,就算战败被皇上杀头,都不会伤心一分,然而像这种被人陷害的事,他确是怎么也不服。

一旁的尤世禄和曹变蛟,听到吴三桂的话后,并没有什么表示,依然是一脸平静。

虽然他们对于崇祯很是敬仰,但这件事确实也如同一棵毒刺一般,让二人心里特别不能理解,所以对于吴三桂的话,也没有什么表示。

马世龙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想,便站了起来,端起酒杯,对众人说道:“来,我敬诸位一杯,愿诸位今后能够再次建功立业、封王拜相。”

“我等同敬大人。”

随后双方均是一饮而尽,马世龙整个人在醉倒在了酒桌之上。

第二天,一大早,松山的汪庆百和西平堡的马世龙,二人各带一些人,一大早便向京城赶了过去。

已经在辽东待了两个月了,不过这两个月还是值得的,汪庆百坐在马车上,想着朝廷送来的圣旨,圣旨上对自己的嘉奖,汪庆百不由得兴奋不已,恨不得立即便赶到京城。

另外一旁,西平堡外,马世龙看着早上的西平堡,不由得有些自嘲,西平堡对大明的重要性他自然知道,相必满朝文武也知道。

只是,他没想到,自己立了这么大功,不仅没得到朝廷的封赏,反而被一些人诬陷,估计自己一会到京城便会被抓捕起来。

但是,面对这样的情况,马世龙却没有丝毫害怕,哀莫大于心死,此时的马世龙深刻的体验到了这句话的意思。

然而对大明的忠心,对崇祯的忠心,都让马世龙举不起反抗朝廷的手。

想罢,马世龙一拉马缰,便向远处跑去。

经过了几天的赶路,马世龙率先赶到了北京城,看着北京城高大的城墙,马世龙思绪万千,一别几年,再次回到了京城。

让马世龙失望的是,刚刚到达京城的他,就被刑部抓了起来。

本来马世龙以为崇祯会召见自己,但是让他失望的是,崇祯只是下了一份圣旨,着刑部、大理寺共同查办此事。

之所以由刑部关押,也是因为刑部尚书郑三俊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本人也是不结党,所以深受崇祯的重用。

至于大理寺卿张九德,则是温党成员,崇祯担心如果马世龙被大理寺关押,张九德会对马世龙用私刑,这是崇祯不能容忍的。

对于这些有功于朝廷的人,如今的崇祯觉得,就算要杀他们,也要给他们一个有尊严的死法,而不是屈打成招。

而且崇祯并不认为像马世龙这种人,用刑可以撬开他的嘴,反之这样会伤了辽东将士和百官们的心,那就得不偿失了。

同马世龙不同的是,汪庆百则是后一天赶到的京城,当汪庆百赶到京城之后,受到了温党的宴请,一场宴席的官员,占了整个朝堂的三分之一。

温体仁亦是亲自主持了这场宴席,直到宴会结束,众多宴客以及主要人物汪庆百的离场,现场变的一片狼藉。

高兴过后的温体仁,看着这么多狼藉的桌椅,不由得陷入了沉思,高调的生活总是不适合温体仁这种人。

以往的他总是这么低调,可是最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温体仁自己也觉得自己变的高调了起来,这让他心里有些不安了起来。

平静过后,温体仁不由得为今天的宴席感觉到了害怕,一场宴席,自己的党羽全部露了出来,皇上会怎么想?温体仁暗暗想到。

但是,事情已经过去了,温体仁知道再想这么多也没有用,以后自己注意就行了,随即便向自己府邸赶了回去。

就这样,时间很快的过去了,关于马世龙的事情,文武百官的眼睛都在死死的盯住。

温党成员自然向尽快判定马世龙的罪责,然后尽快将此事解决,在温体仁的指令下,大理寺卿张九德则冲在了温党的最前面。

温党利用汪庆百手里掌握的信息,想要直接给马世龙定罪,但是却遭到了刑部尚书郑三俊的拒绝,正直的郑三俊在同马世龙的谈话中,觉得此事绝不简单,便向崇祯上折子要求重新查办此事。

郑三俊的主张,自然是得到了以周延儒以及王洽等人的力挺,但是崇祯却并没有回复此事,一时间朝堂之上陷入了沉默。

时间很快的来到了八月中旬,虽然已经过了二十天,但是马世龙这种大臣的审问,没有皇上的加快旨意,一般都是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定案。

八月份之后,天气也凉爽了下来,京城历经两个月的大旱之后,也迎来了八月份的暴雨,暴雨冲刷着燥热的京城,燥热的紫禁城。

经历了一场暴雨之后,京城的谣言并没有因为暴雨的来临变得小了起来,反而有些愈演愈烈起来。

这时的崇祯展现出了帝王的决断,当场下旨顺天府尹杨鹤,要求其必须在一周之内,将京城、通州府、义州府的所有造谣言抓捕,将谣言全部打压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