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袁崇焕之议(2 / 2)

加入书签

快马很快便到达了紫禁城,随后便立即被送到了军机处。

“几位大人,陕西六百里加急,是战事。”

“快拿过来。”

“是”

李标几人赶紧围了过来,打开信封看了起来,里面是陕西巡抚杨晃的署名。

几人看了看奏报的内容,不由得脸色变得凝重了起来。

“没想到啊!河南没出什么问题,竟然是陕西出问题了。”

“是啊!这件事必须要立刻上奏皇上,立即调兵,剿灭乱军,绝不能让乱军做大或者进入河南,一旦进入河南,后果不堪设想。”兵部尚书王洽也是脸色凝重的说道。

“走,我等一起去陈奏皇上。”

此时的崇祯不过刚刚用过早膳,正在后面的御花园散步,八九月份的天气,桂花开的正要时候,满园的桂花飘香,让人不禁心旷神怡。

“主子,军机处四位大人有紧急军务求见。”

“什么紧急军务?”崇祯头也不回的问道。

“奴婢听说陕西传来了六百里加急,好像是发生了什么战事。”

“带他们过来吧!朕就在这里见他们。”

“是皇上”

不一会儿,几人便被带了过来,虽然满园的桂花香,但是此时几人丝毫没有赏花的心情。

“臣等参见皇上”

“都起来吧!不必多礼。”

“谢皇上”

这时,李标率先站了出来,急忙对崇祯说道:“启禀皇上,陕西巡抚杨晃刚刚传来六百里加急,陕西商州县和洛南府发生叛乱,两城皆被乱军攻陷,商州县知县庞龙以及洛南府知府侯子江皆被贼人所杀。

另外,杨晃在信中说了,这伙乱军攻下洛南府之后,不知什么原因?分成了两批,其中一支向北,渡过渭河,消失不见了。

另外一只则返回了商洛上脉,臣等猜测,这支乱军很有可能是向南,攻取四川、湖广均州等地。”

“年年陕西,孙传庭一走,这陕西就镇不住了,这个杨晃是干什么的?

竟然还能让贼军不见了,连他们动向都不知道,你们说,这样的巡抚要他干嘛?”

“皇上息怒。”

……

沉默了一会之后,崇祯终于平息了心中的怒火,看着几人问道:“你们说说,这件事该怎么办?”

听到了崇祯的问话之后,李标几人将目光转向王洽,个人都有分工,王洽又是兵部尚书。

王洽也当即对崇祯说道:“启禀皇上,我等四人刚才在来的路上已经商议过了。

我们皆认为,无论是向南走还是向北方走的那一支乱军,人数估计都不会很多。

向北方走的乱军,可以责令陕甘总督孙传庭孙大人立即率兵围歼,至于向南走的乱军,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出他们的位置。

只要明确了他们的位置,我们就可以调集重兵,将乱军一举击溃。”

崇祯摸了摸手上的茶杯,默默地说道:“北方有孙传庭,朕并不担心,可是如果一旦乱军越来秦岭界,进入南方,特别是进入到河南境内,危及南方,到时候可就是大事了。

所以,必须要调人前往河南、湖广、四川、浙江主持四省的兵力调动。我记得浙江还有刚刚整训的五万大军,可以以这五万大军和四省的兵力,将乱军剿灭。”

“可是皇上,调个人前往四省担任总督?”

“你们说说,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这……”

几人不由得沉默了下来,目前会打仗的总督都在北面,他们心中倒是有不少人员,但是南方可不是小事,一旦出事了,他们可背不起这个责任。

当然了,责任是小,战事是大,有些人平常去当个总督倒是没什么,打仗可不是小事。

王洽看几人都不说话,自己有些等不及了,当即对崇祯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潼关总督马科可以胜任,马科曾参加过陕西的剿贼的战斗,可以说是身经百战,定可以胜任。”

只是王洽那边刚刚说完,李标就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马科虽勇,但是想要掌管四省的军务,可以说还是有些困难的,而且他又没有组织过大规模的兵力调动,臣还是有些担心。”

“皇上,臣举荐一人,定可胜任。只是……”马懋才说到这里的时候,不由得停了下来。

“谁?”

“前任蓟辽总督袁崇焕”

“这……”

马懋才刚刚说完,崇祯但是没什么别的表情,另外三人则是有些吃惊。

“皇上,臣以为不妥,袁崇焕犯了如此大的罪过,而且曾经因为个人的好大喜功,造成我数万将士的死亡,一度造成辽东的空虚,臣以为袁崇焕不可用。”王洽当即站了出来反对道。

当初王洽就是和袁崇焕的理念不同,所以才会暗中帮助周延儒等人将袁崇焕给扳倒,当然也是为了扳倒当时如日中天的温党。

“王大人此言差矣,要知道,虽然袁崇焕身居大牢,但是朝廷还未对其定罪。

另外,打仗胜败乃兵家常事,岂可因一场战斗的胜败,就去论罪主帅。

袁崇焕之罪,乃是因为他身为边关将领,不思报国,与当时的温党勾结,企图左右朝政,幸的皇上圣明,将他关进大牢。

如今大明正是用人之际,如果皇上能够让其前往南方戴罪立功,必定能使他感受皇上的天恩,拼命杀贼,以死报国。”马懋才说到最后激动的时刻,不由得满脸胀红。

王洽还要说话,但却被崇祯给直接打断了,

“好了,都不要说了,具体用谁,朕先想想吧!

不过军机处立即给各省下发告示。让他们立即搜查乱军的下落,一旦发现乱军,立即向朝廷汇报。

再给陕西巡抚杨晃拟一道旨,令其戴罪立功,准备大军剿贼所需要的粮饷。”

“是皇上,臣等遵旨。”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