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决战十五(2 / 2)

加入书签

“你现在所部还剩余多少兵马?”

“启禀大人,属下所部还能战的将士,已经不足千余人。”说到这里的时候,牛勇的话已经开始有些低沉。

很难想象,昨天还是在一起作战的兄弟,今天一个个就死去了,人命在战争中,是何等的不值一提。

明军前后以将近上万的兵马,同鞑子的五千铁骑对抗,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伤亡却远远高过了鞑子,并且还战死了一名将军,身受重伤了一名将军。

不得不说,鞑子两黄旗、以及正红旗三旗的实力,面对这些百战精锐的骑兵,明军虽然步兵经过了层层训练,可是依旧是有所不足。

一旁的毛文龙和卢象升在听到这个数字之后,也是有些沉默,他们也是没有想到。

和以往的攻城战,明军占尽地形和武器优势相比,这次的明军选择在荒野上摆阵,与鞑子骑兵硬对硬,实在是有些大意了。

“你立即带领所部兵马,一定要保护好卢大人的安全,无论出现什么事情,一定不能让卢大人的安全受到威胁,听到了吗?”毛文龙死死的盯住牛勇,凝重的问道。

“是大人,属下以性命担保,出手属下战死,否则绝不会让卢大人受到一丝伤害。”

得到了牛勇的保证,毛文龙虽然还是不安心,但还是当即离开了这里。

“你们跟我来。”

一声令下,毛文龙率领着卢象升的两千亲卫,从右翼绕道向鞑子前锋的后面杀去。

这两千亲卫虽然人不多,但是皆是当初从天雄军挑选出来的精锐,平常负责保护卢象升的安全,这也是崇祯给予的卢象升特殊的待遇。

卢象升现在的名声,无论是在朝野还是整个大明,可谓是声名赫赫,人们一度将之与卫霍相较之,虽然有些夸赞,但是也能看出来在大明百姓心中,卢象升的身份。

崇祯对于卢象升也是无比的信任,并且多次下旨,一年不参卢象升的圣旨。

毛文龙一身甲胄,此时已经是五十岁的高龄,头发已经近半的发白,也正因为如此,此时的毛文龙已经没有了之前的野心,变成了一个苍老的将军。

儿子的死亡,以及下面将领的独立,都在他的心中给予的重重的打击,此时的这个老将军,开始寻求安享晚年的生活。

也正因为如此,毛文龙才会在见到卢象升之后,卢象升连说话也没有说,便将军权交给了卢象升。

此时的毛文龙再次出战,就是毛文龙自己都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可以举得起大刀,斩杀的了人,不过在面对生死攸关的时候,毛文龙还是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

毛文龙亲率二千人马,来到纽黑的后面,直接带人冲了上去。

本来还有些优势的纽黑,突然被背后的攻击给吓了一跳,大军瞬间便开始慌乱了起来。

本来,正面战场,是两军所有战场中,最为焦灼的一个,明军的前锋六千骑兵几乎损失殆尽,鞑子的前锋骑兵已经阵亡了一半还要多。

此时的纽黑已经是精疲力竭,不得不退下战场歇息,但是场中的战斗依旧没有结束。

双方战场上的尸体已经堆砌了一层又一层,厚厚的战场再加上鲜血染湿的路面,让整个战场看起来仿佛人间炼狱,一个个人大喊着冲进阵中,然后被搅碎。

薛定,这个很少亲自上场的将军,此时俨然是满身鲜血,刀刃都已经卷了,此时的他端坐在满是鲜血的地上,大口大口的喘息。

前面的不远处,明军将士依旧是在和鞑子拼杀,周围的亲卫护卫着他。

“杀啊!”

随着鞑子后方传来的声音,本来正在和明军正面对抗拼杀的鞑子突然就燥乱了起来,他们很多人开始四处张望。

鞑子的动作很快便让明军这边发现了异常,连忙朝鞑子的后方看去,只见一个大大的毛字旗被立了起来,而且那些人身上的甲胄他们非常清楚,乃是和他们一样的天雄军。

“将军,你看,我们的援军。”

薛定朝手下人手指的方向看去,一眼便看到了毛字旗,这让他心中一喜。

薛定因为一直在全力控制前面战场的情况,并不知道自己后方和两侧的战况,因此,他也并不知道前面是毛文龙部,不过将旗上面的毛字,除了毛文龙还能有谁。

“兄弟们,我们的援军到了,杀啊!”

薛定直接刷的站了起来,一把拔出插在地上的宝剑,大喊着向前面冲了上去。

“都快跟着我喊”薛定对着跟上来的亲卫吩咐道,他知道这时候是打击敌人士气的时候,一定不能放过。

“是”

“明军兄弟们,我们的援军来了,我们要胜利了,快反攻啊!”

....

一时间整个战场充满了明军将士的喊叫声,这声音听在明军将士的耳朵里仿佛天籁神音,但是听在鞑子的耳朵里,却仿佛雷霆一般。

特别是,由于毛文龙在攻击的时候,鞑子的后面毫无反应,一上来便给予了鞑子前锋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一些人还以为他们已经战败,开始四处溃逃。

这样的溃逃再加上明军将士的叫喊声,如同押在鞑子将士们心中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们开始四处张望了起来,看到跑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也开始溃逃了起来。

这时的纽黑也注意到了大军后面的消息,看着一个个逃跑的手下,纽黑粗犷的脸色瞬间暴怒,他大叫着,不让人逃跑。

但是,却因为自己身在前面,没有任何的办法,只得大喊,此时的战场充斥着各种声音,声音根本传播不了三步,因此纽黑的干着急。

最后,纽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得眼睁睁的看着己方的将士们一个个逃跑。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