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应对(2 / 2)
再令李逍遥任总兵,率新军营九团并十二团营中精锐一万人驰援大同,由他节制宣府、大同、榆林三镇兵力。伺机出塞,北攻土默特部所在的归化城。”
李东阳琢磨了一下,叹口气,道:“也罢。回头咱们在一起开个小会。把银子数目定下来。另外,监军是要的吧?”
张昭说的简单,其实索要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权限。第一,明军的后勤供应从此是实打实的归枢密院管。朝廷拨付银两就是。
第二,张昭要以武将节制边镇的兵力。这其实是准备将文臣的巡抚、总督们排斥在外。总不能久镇边境的督抚们都听一个年青人节制吧?这谁肯干?
很有可能这将成为常态。就是战争的事,文臣别再掺和。
张昭笑道:“这是自然的。新军营的监军张雄张公公早就向我请战。”
一般而言,明朝的大军出行,必定是有一个铁三角:武将、文臣、太监。
在明中期时,时而是武将权力最大,时而是文臣节制所有军队。这就看谁的水平高。
而到明后期时,那肯定是文臣节制所有军队。
张昭自然是想要打破这种趋势。这次派李逍遥率部出战,就有这方面的考虑。但是,监军他暂时是不会提议裁撤的。因为监军代表的是皇权啊。
李东阳点点头,看向床榻中脸色苍白的弘治皇帝。
站立在一旁的萧敬摇摇头,轻声道:“还请阁老和张伯爷等等。皇爷这两天精力不济。”
李东阳理解的道:“陛下系天下之望,应当好好调养。子尚,我们去外面等着吧。”
张昭跟着李东阳到万寿宫寝殿门口的走廊上等弘治皇帝醒来。午后的阳光暖和,舒适。春天仿佛就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
张昭知道弘治皇帝不会有事,心里倒是稳的很。李东阳作为首辅则是很有些担忧天子的身体,脸上带着忧思之色,和张昭闲聊着。他们距离很远,不虞吵到弘治皇帝休息。
“子尚,以李逍遥领兵去大同,这倒是没问题。但他今年二十岁,节制诸将恐指挥不够便利。另外,诸镇都有文臣、内监,这恐怕非是他所能应付的。”
张昭也不瞒李东阳,道:“元辅,大宁那边传来消息,初步判断鞑靼人的春季攻势可能还是和往常一样。要么寇大同,要么从河套入侵。
其实,李逍遥带着新军营一团,外加一万团营精锐,就足以和鞑靼骑兵决战。所谓的节制只是个名头,假设边将们不听,并不会影响战局。
我正好做个甄别。看看到底是那些人不听中枢号令。目前九边还有卫所兵未曾废除,这一仗打完我正好要推动这方面的进展。
另外,九边的督抚都是有大功于国。我亦是想和元辅商量一下他们日后的安排。”
他在李首辅面前说的这么有底气,更大的原因是英国公将会支持他在九边废除文臣督军的制度。这是推荐成国公之子朱凤去皇家军事学院的利益交换。
换言之,日后的文臣总督、巡抚可以管多个地区,可以下辖军队。但不能再管辖正规军(火器军、常备军),其下辖的军队只能是守备团营。
李东阳看张昭一眼,半真半假的笑道:“子尚,假设老夫不同意呢?”
↑返回顶部↑